济源政府工作报告总结经验,积极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尽快做大做强旅游业。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形成全市统一领导、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公开转让景区经营权。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景区旅游回线,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景区和景点。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继续在国家和省级主要媒体上加强宣传,筹办具有济源特色的旅游节,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安排 1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景区建设贷款贴息、旅游宣传补助和旅游发展奖励。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 108 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达到 1000 万元。搞好市场规划和建设,抓好亚飞汽车城、农机汽车商贸城、南街集贸市场、天坛钢材城、西街灯具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业,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金融、保险等,促进第三产业全面繁荣。(三) 大力推进城镇化,构筑加快发展的载体抓住我市列入“中原城市群”的机遇,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规划工作,完成城区总体规划,调整城市土地总体规划,完善城市详细规划,增强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快市区建设,修建桃园路、沁园南路、学苑东路、汤帝南路等,基本实现城区路网畅通;完成沁园路、周园路、文昌路等人行道改造,搞好街道、街口的绿化亮化,完善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精品街建设;加快城区改造步伐,全面完成规划项目建设,改善城市形象,繁荣城区经济;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市区多建高楼,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建设,集中供热面积增长 10% 以上, 新增煤气用户 5000 户以上;继续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力争国家卫生城市通过验收、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鉴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小城镇,完善城镇功能,充分发挥小城镇集聚生产要素、促进商品流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通过经济推动、产业扩张,带动城镇规模膨胀,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完善加快城镇化的政策措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土地供应政策,允许乡镇企业和农民按规定将农村用地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加快社区建设,完善城市基层管理。打破地区保护和城乡壁垒,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开通农民进城的“绿色通道”,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四)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富民强市步伐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设卡,多协调少扯皮,多帮助少收费,努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以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催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继续修改完善有关的政策措施,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同等的待遇和市场准入机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科技含量高、效益好、没污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更能发挥本地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对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产业,要大力扶持,逐步培育成为主导产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观念,克服家族管理的弊端,改进粗放落后的管理方式,逐步与现代管理、科学管理接轨。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 照章纳税,增强社会责任感,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五) 大力开展“对外开放年”活动,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开展“对外开放年”活动为动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抓住新一轮全球和全国范围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采取各种有效的招商形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要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能源等优势,吸引外商来我市投资兴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充分发挥工业区的优势载体作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商务成本,真正把工业区建成外资密集、带动力强的招商引资平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安排 1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补助和奖励资金。积极组织参加有关的“贸易投资洽谈会”,积极参与东西合作、豫沪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面落实出口退税贴息政策,鼓励各类企业扩大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落实目标责任,完成招商引资 1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2070 万美元,出口额达到 亿美元。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社会评议和行政监察力度,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形成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良好行政环境。坚持实施企业“宁静工作日”制度,大力整治“四乱”, 坚决查处扰乱正常经营的违法
济源政府工作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