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胸闷、气短3个月余
庞加声病历摘要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发作性胸闷、气短3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心血管系统未见异常,血压及血脂正常。
临床诊断 胸闷原因待查。
心电图特征 P波按规律发生,形态、方发作性胸闷、气短3个月余
庞加声病历摘要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发作性胸闷、气短3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心血管系统未见异常,血压及血脂正常。
临床诊断 胸闷原因待查。
心电图特征 P波按规律发生,形态、方向、时间及振幅正常,P-,心率65次/分,,Q-,心电轴左偏(-28°),QRS波后半部都明显增宽、粗钝,如Ⅰ、Ⅱ、aVL、V4~6导联呈Rs型或qRs型,,V1呈rsR'型(即M型),(>),aVR呈Qr型,其r波粗钝。STvt倾斜下降,STV3~6略上升,T1、aVL、v3~6直立,TV1倒置。
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解析与讨论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较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临床观察,多见于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如房缺)、肺心病等。正常人(尤其是青年和儿童)有1%左右可见。
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左、右心室同步除极程序发生改变,但室间隔及左心室仍按正常顺序除极,因此,~。待室间隔及左心室除极结束,电激动穿过室间隔使右心室心肌缓慢除极,致QRS波时间延长,QRS波形态发生改变(主要的改变在于右心室的除极发生较晚,而且缓慢进行,最后除极右心室心向量指向右前上方,并形成占时间较长的附加环),由于右心室最后除极,时间又较缓慢,因此出现了继发性秒ST-T改变(
发作性胸闷、气短3个月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