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和言雅行从心而起.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和言雅行从心而起
莫若华 【摘 要】和雅是中学生德育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校(天河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纲要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基于针对中学生和言雅行教育的研究与探讨比较新颖且亟待完善,因此本文在实践基础上对相关和雅言和言雅行从心而起
莫若华 【摘 要】和雅是中学生德育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校(天河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纲要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基于针对中学生和言雅行教育的研究与探讨比较新颖且亟待完善,因此本文在实践基础上对相关和雅言行的教育进行探讨和研究。首先,分析处于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基本心理和行为特点,对其价值体系的不稳定性及可塑造性进行分析。接着,以《孟子·吿子上》的道德规范,对塑造青少年的心理基础和行为提出要求。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良好习惯。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分析、对比法,主要围绕实践和效果两个角度展开。希望这一初探能为中学生道德教育、和雅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和雅养成教育;中学生德育;道德规范;中学生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87-01
一、绪论

青少年,思维和行动活跃,是最有朝气活力的一团力量,他们是世界的希望,是未来的象征,他们最听从心的声音,也最纯真、自然。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最容易因为只跟随内心而迷惘、迷失,因为他们的价值体系还在不断塑造,还没建立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他们也最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作为教育者,就要了解和研究青少年年龄段的性格和行为特点,走进他们的内心,建立并完善他们的和言雅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并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1]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最早提出人性本善的说法,而后,孟子提出了“仁、义、礼、智”道德规范。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性善论。因此,在教育引导孩子中,抱着性本善的态度,并且从性本善出发,让性本善也根植在孩子们心中,对于和雅言行的养成教育,有坚实的基础和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有了这个牢固的心理基础,再从以下几点出发,建立并巩固和言雅行,就心有所向,步有所依。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初中阶段学生由于自控力还不是很强,很多习惯还未养成和巩固,特别需要有导师指导及监督,所以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组织培养好学生的纪律、卫生、住宿生活、人际交往等的方方面面,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和强化学校和年级规章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和研讨班级规章制度,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并且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增加新的班规条例。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使他们养成严守纪律、爱卫生、乐助人、讲文明、讲

和言雅行从心而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碧痕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