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官 科 疾 病
军需卫生系——左智旭
麦粒肿
概述 :
麦粒肿(stye),是指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
症状
症状及分类
细菌性结膜炎:以结膜充血明显,并伴有脓性分泌物为特征,同时有异物感,烧灼刺痛,轻度畏光等症状,但视力不受影响。分泌物可带血色,睑结膜上可见灰白色膜,此膜能用棉签擦掉,但易再生。
患者在夜晚睡觉时,早上起床后分泌物粘住上下眼皮,双眼难以睁开。
病毒性
以结膜充血水肿、有出血点,并伴有水样或黏性分泌物为特征,同时伴有流泪、异物感。角膜可因细小白点混浊而影响视力,或引起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治理措施
原则:急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应重视隔离消毒。急性结膜炎的处理原则是用生理盐水或3% 硼酸溶液洗眼,清除分泌物,再滴抗生素眼药水。不宜包扎。
预防:急性结膜炎的预防主要是要注意用眼卫生,如不用手揉眼、游泳后应滴抗生素眼药水以防感染。
由于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造成广泛流行,故应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眼的卫生。家中有红眼病人时,洗漱用具必须严格分开。督促病人按医嘱要求按时点滴抗生素眼药水。%的氯霉素眼药水、%的新霉素、%的利福平眼药水或10%的目疾宁眼药水,每隔半小时滴一次。睡前可用眼药膏涂眼,以保持较长药效。滴眼药前应先洗净手。
眼分泌物较多者,%的硼酸水冲洗眼结膜,一天2-3次。
惧光者可戴有色眼镜,但不要包封患眼。
急性结膜炎若未能完全治愈可转为慢性结膜炎(也可因风、灰尘、烟、强光、刺激性气体对眼长期刺激所致)。此时,%的硫酸锌、磺胺类和其他抗生素眼药水,并注意眼的卫生,如毛巾应常用开水煮烫,不用手和脏手帕揉眼。
患者注意事项
1、患者需进行隔离治疗
滴眼液需一人一瓶。按医嘱及时用药。单眼患者需采用侧卧位,即患眼最低位,以防止污染健眼。勿用手揉眼,以防止交叉感染。
2、患者回家后需注意
洗手时需用流动水。滴用眼药前后均要用肥皂洗手二遍。家属为患者点眼后,也需用肥皂洗手二遍。用过的毛巾手帕等个人用品要每日开水烫洗。生活用品勿与周围人员共用,切断传播途径。
3、不可用热毛巾敷眼,需用冷敷。
4、患者不能包盖,以保证分泌物从结膜中顺利引流。
5、患有急性结膜炎需来院就诊冲洗 。[
沙 眼
定义: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以双眼痒痛,羞明流泪,或眵[chī]多胶粘,睑内红赤颗粒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诊 断
典型的沙眼在临床上容易诊断,轻型早期病例则较困难,易与其他结膜病相混淆,因为乳头滤泡并不是沙眼的特异性改变。197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决定,沙眼的诊断依据为:
①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②用放大镜或裂隙灯角膜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③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④结膜刮片找到沙眼包涵体。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之一者可以诊断为沙眼。
分期(我国将沙眼分为三期 )
第Ⅰ期:进行期即活动期,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病变(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有角膜血管翳);
第Ⅱ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发现至大部变为瘢痕,结膜有活动病变,同时出现瘢痕;
第Ⅲ期:完全结瘢期,结膜仅有瘢痕,而无活动病变,无传染性。
第Ⅰ、Ⅱ期沙眼按病变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者即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1/3以下(+) ;
中度者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面积的1/3~2/3 (++)范围;
重度者其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2/3以上(+++) ;
治疗措施
局部用药
%%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水每日滴眼3~6次,效果较好。但此类药物水溶后,数周即逐渐失效,需重新配制。若制成眼药膏或混悬液可保存较久。10%~30%%~%氯霉素眼药水易于保存,效果亦佳。前述各药一般需持续用药1~3个月。亦可行间歇疗法即用药3~5日后,停药2~4周,再行用药,效果亦佳,易于坚持,对于大部分结瘢而仍有残余乳头增生“小岛”者,可以硫酸铜笔腐蚀,促进结瘢。
全身治疗
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药物外,成人可口服磺胺制剂等。连续服用7~10天
《五官科疾病》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