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杂诗》诗词鉴赏|杂诗陶渊明
诗词鉴赏网权威发布陶渊明《杂诗》诗词鉴赏,更多陶渊明《杂诗》诗词鉴赏相关信息请访问诗词鉴赏网。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陶渊明《杂诗》诗词鉴赏|杂诗陶渊明
诗词鉴赏网权威发布陶渊明《杂诗》诗词鉴赏,更多陶渊明《杂诗》诗词鉴赏相关信息请访问诗词鉴赏网。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今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下面是大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陶渊明《杂诗》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杂诗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特别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刚好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兴奋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行能重来,一天之中恒久看不到其次次日出。
应当趁年轻有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消逝,并不等待人。
注释
蒂(dì):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此:指此身。特别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落地:刚生下来。
斗:酒器。比邻:近邻。
盛年:壮年。
刚好:趁盛年之时。
鉴赏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哀痛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绽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更加凄凉悲怆,更加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种音调,在今日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由于命运变化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受和变故不断地变更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
陶渊明《杂诗》诗词鉴赏-杂诗陶渊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