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过敏性鼻炎.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_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过敏性鼻炎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太阳少阴合病 医案      张仲景《伤寒论》乃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笔者数次研读,对于书中少阴病篇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有较深体会。此方配伍严谨,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_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过敏性鼻炎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太阳少阴合病 医案      张仲景《伤寒论》乃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笔者数次研读,对于书中少阴病篇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有较深体会。此方配伍严谨,药少而精,功专效速,临证用此方治疗体虚外感――太阳少阴合病发热不退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1 小儿太少两感发热      王某,男,1周岁4个月。2009年9月24日初诊。患儿于9月20日晚出现发热,无鼻塞流涕、咳嗽、呕吐、腹泻。℃(肛温),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呼吸34次/分。血常规检查:×109/L,×109/L,C-反应蛋白7mg/L。曾予维生素C针静脉滴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口服,至23日体温降至正常。24日患儿体温又上升至39℃(肛温),家长要求中药治疗。刻诊:患儿身热,无汗,神疲思睡,手足厥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盖小儿稚阳之体,阳气娇嫩,外感风寒,邪客于肺卫,屡发其汗,阳气受损,而成太阳少阴合病之证。处方:炙麻黄、细辛各2g,淡附片3g。水煎40分钟,去渣取汁约60ml,分早晚两次,餐后各温服30ml。患儿服药1剂后体温起先下降,再剂乃愈。随访1月,无复发。      2 太少两感夹湿      陈某,女,68岁。2009年6月23日初诊。患者中上腹不适伴发热2天,无呕吐腹泻,无气急咳嗽,无尿急尿频,纳差,神疲乏力,整日思睡。患者1年前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窦炎。其余检查均示正常。经西医治疗10余天,身热见退,余症有不同程度好转,停药后上述症状复现。曾服中药治疗10余天,疗效不显,病情日重。乃邀余出诊。观前医所用之药,西药为阿洛西林针、奥美拉唑针、复方安林巴比妥针之属;中药为藿香正气散之类。刻诊:患者神情淡漠,神疲言微,时时欲睡,手足厥冷已近肘膝,更见恶寒,身热(体温38℃),头痛,头重如裹,脘痞,纳差,便溏,舌胖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盖老年少阴阳气渐衰,屡发其汗,阳气益虚,以致正虚不足以达邪而成少阴太阳二感之证。时值初夏,地湿较盛,风寒挟湿,故见头重如裹、脘痞、纳少、便溏、苔腻等症。辨证属少阴阳虚、太阳寒湿合而为病。处方:炙麻黄、细辛各6g,淡附片10g。上三味先煎30分钟,再放入藿香、佩兰、厚朴、神曲各10g,再煎10分钟,去渣取汁约500ml,分早晚两次,餐后各温服250ml。次日复诊,昨服药后身热渐退,手足转温,今晨起精神大振,已思食粥,℃,恶寒、头痛已除,尚感身倦少力、脘闷,纳少、便溏。表证已除,脾肾阳虚,乃以温补脾肾之剂调理1周而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3 体会      张仲景《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细辛汤专为少阴病兼有表证者而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过敏性鼻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