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语句排序题秒杀技巧
一、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语句排序题解题步骤
1、从选项入手,确定发语词(首句)和尾句四个选项中,如果有2个或者3个选项标示的段首句同为一句,则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2、代词指代代词一般不直接断快速制胜技巧的运用见下文实例。
、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2]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答案:C
解析:(1)确定条件是:丁说真话。丁说:“有红车的人说真话”,从这个条件入手,找与“红车”相关的条件推演;
乙说的话与红车相关,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可以推出乙、丙都说假话;
根据丙说假话,推出丁是蓝车;
根据乙、丙说假话,推出甲说真话是红车、乙是银车、丙是白车、丁是蓝车。
、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97]
由此可以推知()。
答案:D解析:(1)先根据两个与“河南”相关的条件: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推断:甲和乙都不是河南人,继续推断:丙是河南人。
(2)通过题干中两个“否定的条件”,推断出确定条件“丙是河南人”。再从这个确定的条件入手,找相关的条件推演。
(3)已知:丙比湖北人年龄大,比乙年龄小,可推出D:湖北人年龄最小。如图:
湖北人丙乙一右侧为年龄大者
(甲)(河南人)(山东人)以上排列可见,甲是湖北人,年龄最小。
,则不能投资期货;只有投资期货,才能投资邮票;或者投资邮票,或者投资外汇;但是最近投资外汇风险太大,不能操作。
据此,可以推出()。[2009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C类-47]
:B
解析:(1)整合题干:
股票一不期货
邮票f期货
邮票V外汇
-外汇
由确定条件“-外汇”入手,由(3)、(4)可推知“投资邮票”;
现已确定“投资邮票”,再由(2)、(1)可推出“-股票”。
、乙、丙三人,他们的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2009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7]
(1)丙的收入比教师高;
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
医生的收入比乙少。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职业?()
:C解析:从确定条件(2)、(3)入手,可推出医生既不是甲也不是乙医生是丙。排除B、D。
现在已经确定医生是丙,找与医生相关的条件进行推演。由(1)、(3)可知乙不是教师,因此,乙是律师。
提示:关联推演法在逻辑推理中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解决分析问题从哪里入手的重要思路。概念关系推理、充分命题推理等都要用到这个方法。
总结:快读——发现确定条件,搜索与其相关;快解——绕过其余干扰,连续推出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2)公务员考试等公职考试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题考点内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途径。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之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都有如下思路的试题:甲说:我会游泳;
乙说:甲不会游泳;丙说:乙不会游泳;
丁说: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
以上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究竟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会游泳,谁不会游泳?
这类试题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这就是典型的利用矛盾解析的试题。细数历年真题,“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解析这类试题,关键是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
(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
逻辑推理秒杀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