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者罢极之本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优选)肝者罢极之本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课 题 思 路
“肝者,罢极之本”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由于历代医家对其注释不一,现代学者对其认识仍有分歧,使此藏象学 据中医学理论, 肝藏血,血舍魂,魂的活动有赖肝血的供养,若肝血充足,则魂得其养且有所藏,可使人体休作有时,弛张有度,这对解除活动后的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维持人体长期、持久的机能活动(包括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第九页,共三十八页。
(二) “肝者,罢极之本”的理论基础
4. 肝主疏泄为人体耐受疲劳营造有利的内环境
肝主疏泄是自元代以来,历代医家在《内经》基础上,从理论上对肝之生理功能的重要补充。它具体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促进脾胃消化吸收等三方面。就人体运动过程而言,肝之疏泄功能正常,首先有助于脾胃化生气血,为机体运动提供充足的能量;其次,可使周身气机调畅,经脉通利,促进肝调血作用的顺利实现;再次之,可使人体较好地协调自身的情志活动,保持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有利于机体对运动刺激做出积极的、适当的反应。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与肝主藏血是相互为用的,并以肝藏血为基础。
第十页,共三十八页。
(三) 临床及动物实验结果提示肝与疲劳具有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肝与疲劳的关系。如王氏等通过对3413例肝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分析,发现疲乏症状的出现及减轻,与肝病的发生及好转密切相关;提示人们:临证重视疲乏症状,对多种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者的实验研究表明,具有养肝(血)、柔筋作用的中药复方“养肝柔筋方”可显著提高小鼠抗运动性疲劳的能力,提示运动性疲劳与肝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肝者,罢极之本”理论基础的核心是肝主藏血;因肝主筋,筋主运动,故运动性疲劳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所以,通过养肝(血)、柔筋可提高人体耐受体力性疲劳的能力。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现代研究表明,运动性疲劳是多种因素(能量耗竭、代谢产物堆积、离子代谢紊乱、调节机能下降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能源物质被耗、能量供应不足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人体的运动源于骨骼肌的收缩,而骨骼肌细胞的收缩依赖于体内能源物质代谢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被分解释出之能量。如1982年,Edwrads在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机理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运动过程中,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消耗和兴奋性丧失达到一定程度时,机体为保护自身免于衰竭,使兴奋性突然崩溃,以拯救能量储备进一步下降而产生灾难性的变化,同时伴随力量或输出功率突然衰退,表现为疲劳。此即“肌肉疲劳的突变理论”之精髓,它特别重视“能量”和“电传导”(兴奋性)间的相互关系 ,且突出强调“能量被耗”是引起运动性疲劳的首要因素。因此,现代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十分重视机体(尤其是骨骼肌)能源物质的贮备和代谢状况。
第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是维持人体运动功能的必要条件;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对人体起到营养调节作用,与人体的活动密切相关。如运动时,肝可利用自身贮藏之血,调节体内的血量分配,使各脏腑组织的供血量与其机能活动相适应,从而不致过早产生疲劳。因肝主筋(中医的筋,涵概现代医学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所以肝主藏血的功能对骨骼肌的能量代谢可能尤为重要。
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骨骼肌是完成运动的直接机能组织,骨骼肌的疲劳是外周疲劳的中心环节;骨骼肌能源物质被耗、能量供应不足,是导致骨骼肌疲劳的首要因素。故本课题拟在前期工作表明“养肝柔筋方”抗运动性疲劳作用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基础上,以运动性疲劳大鼠的骨骼肌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本方对其主要能源物质的贮备和代谢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影响,试图从改善骨骼肌能源物质贮备和代谢的角度,探讨本方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肝主藏血、主筋、为“罢极之本”等中医基础理论,及“养肝柔筋方”的临床应用提供部分实验依据。
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养肝柔筋方”对大鼠运动训练阶段体重和骨骼肌氧分 压(PO2)的影响
(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和游泳能力将大鼠分成四组,每组11只,分别标记为安静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糖原填充组。
2. 实验药物
“养肝柔筋方”水煎剂:当归、五味子、酸枣仁、木瓜各30ɡ等,常规水煎2次,合并浓缩至2ɡ生药/ml。
肝者罢极之本演示文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