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抽搐治疗过程的护理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十五页。
优选电抽搐治疗过程的护理
第二页,共十五页。
一 电抽搐治疗方法
电抽搐治疗(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ECT)又称电休克治疗 (电抽搐治疗过程的护理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十五页。
优选电抽搐治疗过程的护理
第二页,共十五页。
一 电抽搐治疗方法
电抽搐治疗(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ECT)又称电休克治疗 (electric shock therapy,EST)。是一种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全身性抽搐发作,以达到控制症状的一种方法。
ECT始于30年代,目前仍是精神科临床治疗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传统的电抽搐治疗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两种。
第三页,共十五页。
(一)操作方法
体位: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四肢保持自然伸 直,在两肩胛间垫一沙枕;
一侧上下臼齿之间放置
牙垫,以防咬伤;
用手紧托患者下颌,
防止下颌关节脱位
第四页,共十五页。
电极放置:双侧是将电极分别放置在
患者头部两侧外眦和耳屏连线中点上
方垂直距离1cm处
单侧是将电极放在患者的
非优势半球,一个电极仍放在
外眦和耳屏连线中点上方垂直
距离1cm处,另一个放在百会穴
和同侧耳廓连线的中点
第五页,共十五页。
第六页,共十五页。
第七页,共十五页。
目前精神医学发达的国家,对需做抽搐治疗的患者均采取无抽搐疗法来代替有抽搐疗法。MECT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因此拓宽了电抽搐治疗的适应症,对年老体弱及某些心脏疾病等不适宜有抽搐治疗者也可使用;
另外治疗的全过程,患者无恐惧和痛苦,易于接受。治疗使用诱导麻醉剂和肌松剂, 通过麻醉诱导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无明显抽搐表现,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常发生骨折继发癫痫大发作、呼吸恢复延迟等各类并发症,因而患者依从性很好。
第八页,共十五页。
镇静药物:异丙酚(最常用)、硫贲妥纳、依托咪酯;
肌松药物:琥珀胆碱;
治疗实施要点: 静脉注射镇静药异丙酚8 ml~10 ml(1mg/kg~ mg/kg),诱导病人入睡,再注射琥珀胆碱30 mg;
待肌颤消失,即可通电了。
第九页,共十五页。
电流调节 一般电流量为90~110mA,通电时间 为1~3秒
治疗次数 一般个疗程为8~10次,前3~6次可以每1~2天一次的频率连续进行,以后每周2次直至治疗完成。
第十页,共十五页。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一般在治疗后有头痛、恶心、呕吐、下颌关节酸痛,只需对症处理;
记忆损害多表现为逆行性遗忘和治疗后短期内的信息保留障碍 ,多数患者在6个月内恢复;
骨折和骨关节脱臼是较多见的并发症;
呼吸系统合并症;
死亡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适应症 抑郁症 ;躁狂症;精神分裂症
禁忌症(1)脑器质性病变
(2) 严重心肝肾及呼吸系统疾病
(3)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
(4)严重骨关节疾病、新近骨折
(5)青光眼、视网膜脱落
(6)60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儿童及孕妇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现代电疗除了上述副作用以外,还有不少缺点。首先,电休克治疗实施起来较为复杂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需要全麻和吸氧,基层医院很难开展;
其次,由于电休克治疗技术和设备等要求高,所以治疗费用也较高;
再有,电休克治疗和药物治疗一样不能一劳永逸,要维持治疗,否则许多患者的病情就会复发。所以一般推荐在电疗后的6 个月里,以药物治疗或者非经常性的电疗作为后续维持治疗。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二 护理
治疗前的护理
① 了解患者最近有关身体检查和常规化验结果
②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方案,填写知情同意书
③ 治疗前至少禁食6~8小时,禁饮4小时
④治疗前测量生命体征,有异常时报告医生
⑤ 治疗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⑥病人排空大小便,防止痉挛发作时便溺于床上
⑦取下活动义齿、发卡、眼镜,以防治疗中义齿坠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发生外伤。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治疗中的护理
①治疗时将小枕置于头颈下,使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以棉球擦头部两侧,去除油脂,防止电灼伤
③麻醉后检查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电疗
④电疗时协助固定患者主要关节,防止脱臼或骨折
⑤电击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第十五页,共十五页。
电抽搐治疗过程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