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改进意见.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教学改进意见
—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与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生命。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处对学科质量检测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2、学校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科竞赛和单元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每次竞赛后,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进行表彰。班主任老师要建议家长为学生准备成长档案袋,结合平时的教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将自己的作业、试卷、作品等积累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有效的制度,规范教学检测行为,以有效管理方法促进教师严格树立质量意识,把好教学质量关。
-6-
六、要强化生本意识,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我们教育的一切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树立生本观念,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要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每个教师的心中要写下这11个字:每一个孩子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奠基,我们要把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我们要加强对尖子生的拔高培养,引导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对于学困生,我们“绝不能因为暂时的成绩不理想就漠视他们,绝不能因为暂时的行为习惯较差就歧视他们,绝不能因为暂时的落后就放弃他们。”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抓在平时,对他们要进行“四补”:补学习兴趣、补学习习惯、补自信心、补基础知识,另外还要采取“三多”政策:让他们多发言,对他们多面批,多鼓励,因材施教,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迎头赶上,学有所得。
七、要强化学习习惯培养(书写、答题)。
质量检测发现的最直观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学生的卷面书写习惯较差。卷面上,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字体不规范,写错字随意涂抹,有不少学生还在用白色涂改液、修正纸等等,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需要严格规范。尤其要加强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要加强书写指导,让学生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工整、写规范,提高入体率。
其次要重视的一个时的做题、测试中,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精确思考,准确答题的良好习惯,避免答非所问、答偏漏题、粗心错题的现象发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将会大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这些常的教学中注意。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重强化训练学生良好的专心听讲习惯、勤
-6-
思好问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搜集资料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等等。小学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去,使其终生受益。建议各学校大力抓好学生习惯养成,特别是关于学习的各种习惯要特别重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一)、明确目标,制定培养规划各学校都要制定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规划,包括培养目标及措施,既有近期的又有长远的。要对照《邹城市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结合学校实际逐条制定落实措施。
(二)、加强管理,强化行为习惯训练
首先要加大学习力度,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明确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做到人人学习惯,心中有习惯;其次要加大训练力度,使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身上多次重复;第三要加大管理力度,把学习习惯养成列入教师的教学常规,不断检查师生落实情况,并将检查情况纳入教师量化成绩与学生学习成绩;第四要加大交流和激励力度,通过不断交流学习习惯落实体会、学习习惯落实成果展评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学习习惯的落实。
(三)、建立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校和家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每学期各个阶段的要求要一致。要建立三位一体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网络,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家长会,及时逐条把学校的要求和实施方法告诉家长,使家长及时与学校密切配合,适时
-7-
沟通,达成共识,并抓好落实。学校所有教职工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氛围。
(四)、突出“明、严、恒”,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落实学习习惯要做到突出一个“明”字,狠抓一个“严”字,坚持一个“恒”字。
“明”,即“明理”。指导学生明理,即:一要注意形象性。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方法,使学生明白教师提出的要求;二要注意主导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活动。
“严”,即“严格的训练”。一要注意层次性,内化训练要严而有度,分层对待,训练的重点和强度要因人而异;二要注意自主性,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自己身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恒”,即“持之以

教学改进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