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生殿》传情达意手法分析内容摘要:清代传奇名作《长生殿》向来受曲学评论家高度好评, 多少年来兴盛不衰。关于《长生殿》的研究论文更是不胜枚举。本文以《哭像》一出为例, 从诗词典故的化用、叠词以及夸张手法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来对传奇《长生殿》的传情达意手法进行探讨。关键词: 《长生殿》传情达意手法清初,南昆北弋,在弋阳腔逐日兴盛,与昆腔南北分庭抗礼之时,康熙年间, 两颗传奇明星闪耀于戏剧创作的星空, 即为文学史上富有盛名的“南洪北孔”。清代杨恩寿《词余从话》这样来评价这两本传奇史上的名著的,“康熙时, 《桃花扇》、《长生殿》先后脱稿,时有南洪北孔之称。其词气味深厚,浑含包孕处,蕴藉风流,绝无纤亵轻佻之病,鼎运方新,元音迭奏,此初唐诗也。”吴梅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顾曲?m 谈》中说“余谓《牡丹亭》衬字太多, 《桃花扇》平仄欠合,皆未便效法。必不得已, 但学《长生殿》, 尚无纰缪尔。”他认为《长生殿》一书, 可做后来作曲时的模板。另外在《中国戏曲概论》中对此书的内容, 创作、演出情况, 以及论者的评价都加以阐述, 谓之“尽善尽美, 传奇家可谓集大成者矣”。全本传奇情节跌宕, 在历史的大背景下, 尽显唐明皇与杨贵妃间的真挚爱情。在洪?N 之前关于写唐杨爱情的有诗歌《长恨歌》、戏曲《梧桐雨》等各类文学作品, 但中间多涉及杨贵妃与安禄山间的暧昧关系, 一嫁寿王 2 等情节,洪?N 在撰写《长生殿》一本时, 尽数删去这些情节, 而将史书中记载的贵妃不捡等内容一转而认为追求忠贞的爱情, 敢于为此抗争的女子形象。从而避开了唐杨二人的负面形象, 纯化了爱情的主题。直至杨贵妃吞金自杀,唐明皇苦苦求索,追寻妃子的足迹,最终两人跳脱爱欲情仇, 永生仙境。虽然情节过于虚幻,但不违对这一爱情主题的赞赏。洪?N 撰作《长生殿》并没有用到如何华丽的辞藻, 通过戏曲人物的宾白、唱词, 来深刻塑造人物形象, 表达人物情感。《大宴》《迎像》《哭像》等多出折子依旧在昆曲舞台上搬演,让后世观众感动于两人之间的爱情。尤其是《哭像》一出, 一直活跃在昆曲舞台上, 当代昆曲家蔡正仁先生在演出时,更是把唐明皇思念杨贵妃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长生殿》能感动观众, 溯其根本, 在于剧本情节与其表达的情感本身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本文拟以第三十二出《哭像》为例来分析《长生殿》传情达意的手法。要一. 前人诗词与典故的化用 1. 诗词的化用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词典故,在明清传奇中并不少见。在《哭像》一出中,开首生扮唐明皇上,宾白: “蜀江水碧蜀山青, 赢得朝朝暮暮情。但恨佳人难再得, 岂知倾国与倾城”。这里前两句化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在马嵬坡杨贵妃香消玉殒、魂消魄散,蜀地山清水秀, 引得君王相思情。而这里,洪?N改“圣主”为“赢得”二字, 让读者更能 3 体会杨玉环过世不仅未能让唐明皇消散了对妃子的爱意, 这种情感反而更深了。后两句, 读来也让人觉得非常熟悉, 原来出自于西汉音乐家李延年之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歌是向君王赞颂其妹妹这样的可以与君王匹配的佳人。而此处洪?N 用了“但恨”两字, 让唐明皇的悔意、追悔莫及、伤心痛苦之情通过宾白表露于读者与观众眼前。在《哭像》一出开头使用, 合情合理,
《长生殿》传情达意手法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