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是个疯子
罗伯特·C·所罗门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尼采是最常被引用的哲学家。他的名字镶嵌在小说和电影之中,从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的《荒原狼》、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尼采是个疯子
罗伯特·C·所罗门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尼采是最常被引用的哲学家。他的名字镶嵌在小说和电影之中,从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的《荒原狼》、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灼热的马鞍》(BlazingSaddles)和《一条名叫旺达的鱼》。颂扬或反对尼采的文学作品也不计其数。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有关尼采的学术研究汗牛充栋,但没有事实依据的传言和偏见一直弥漫于公众的意识之中。
对尼采的人身攻击也是昭然于世:“尼采是个疯子,他写的那些东西不能当真。”这样的评论在一些哲学论坛中时有喧响。文化人在街谈巷议中也时不时地引用并滥用所谓尼采的右翼政治观点,尼采对女人所谓的仇恨成为封建家长制如此坚固的堡垒以至于本该更为开明的人们都把它当作真理。所谓尼采与希特勒和纳粹的亲缘关系的说法依然不绝于耳,即使在沃尔特·考夫曼(WalterKaufmann)抨击了这种邪恶的联系五十年之后的今天。被人想象出来的尼采对权力的野蛮崇拜依然成为准哲学学院学术研究的主题。
为了方便进一步探讨尼采到底说了些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明白尼采没有说过什么,尼采没有做过什么,以及他没受什么鼓动,没有思考什么。因此,我们从有关尼采的三十个传言谈起,很多流言主要散播于那些没有读过他的著作却要指责他的人们中间,而有些流言却在他那些热情高涨的读者中间。让我们从下面这一个开始吧:
流言1:尼采是个疯子
确实,尼采在他人生最后的岁月中遭受着精神疾病的折磨。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从1889年到1900年去世这是一、二年中,尼采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在医学意义上)。而且,在这期间,他根本就没有写作。有些学者说在他最后的一部著作《瞧,那个人》中看出了他发疯的迹象,但那些被解释为即将发病的所谓征兆(这里的关键词是“即将”)更有理由被理解为是一个天才的讽刺和自嘲。那些试图认定尼采已经疯了的人们通常把尼采的夸张语言和手法看作是自大狂的妄想。比如,尼采以下面这些语句作为《瞧,那个人》的标题:“我为什么这么智慧”、“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为什么写出这么精彩的著作”、“我为什么就是命运”。
但尼采是一个不同凡响也不受约束的天才,而讽刺从来就是一种哲学思考的形式,古已有之。苏格拉底也曾宣布他是雅典最为聪明的人,他向每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包括要给他判刑的陪审团)宣布,他是最聪明的人,就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完全无知的。尼采一点都不比苏格拉底含蓄和谦虚,但伪装的自我夸大不能被当作“疯了”的证据。
1889年1月,尼采在都灵时,据说当他看见一匹马被马夫鞭打的时候,他就突然发疯了。他冲到马的跟前,试图抱住它来保护它,并失去了意识。当他被送到住处的时候,尼采给他的朋友们写了一些奇怪的信,朋友们因此担心他的精神问题。那封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的信件是写给雅各布·布克哈特(JakobBurckhardt)的,他是尼采在巴塞尔做古典文学教授时的同事。这封信写于1889年1月6日,开头
尼采是个疯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