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测定方法的概述
作者:【摘要】 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由肝脏合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血清尿素的测定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和观察各种肾脏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尿素浓度处于各个不同的医学决定水平有着不同的2分子氨和1分子二氧化碳。然后,氨在碱性介质中与苯酚及次氯酸反应,生成蓝色的吲哚酚,此过程需用亚硝基氰化钠催化反应。蓝色吲哚酚的生成量与尿素含量成正比,在630nm波长比色测定。本法亦能测定尿液中的尿素。
此法的不足在于空气中氨气对试剂或玻璃器皿的污染或使用铵盐抗凝剂可使结果偏高。高浓度氟化物可抑制尿素酶,引起结果假性偏低。
甲酚红脲酶测定血清尿素法:测定原理:尿素在脲酶作用下产生氨而使溶液pH升高,pH指示剂颜色发生相应变化,与同样处理的标准进行比较即可求得尿素含量 [6] 。
脲酶结合邻甲酚酞络合剂(OCPC)比色法测定血清尿素:脲酶水解尿素产生氨(NH3),使溶液pH升高,以邻甲酚酞络合剂(OCPC)作为pH指示剂,波长570nm吸光度变化与尿素浓度成正相关 [7] 。
脲酶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测定尿素:脲酶水解尿素产生氨(NH3),使溶液pH升高,pH升高的幅度与尿素含量呈线性关系,现以甲基麝香草酚蓝作为pH指示剂监测反应液pH的变化,从而推算出尿素的含量。[8]
1998年Naslund等报告利用尿素氨基水解酶(ATP水解酶)(),使尿素和ATP水解反应:
ATP的水解率利用虫荧光素―荧光素酶反应的发光分析系统,可检测微量标本中的尿素,检测下限可达5μmmol/L,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 [5] 。
脲酶―纳氏试剂显色法:测定原理:无蛋白滤液中的尿素,经脲酶作用后产生的氨,在碱性环境中与纳氏试剂作用,显棕黄色。
重金属离子可抑制脲酶作用,故所用试管、吸管必须十分清洁。红细胞内和血浆中的尿素含量基本一致,故全血、血清或血浆标本均可。测定与配制试剂所用蒸馏水应无氨 [9]
脲酶―谷氨酸脱氢酶偶联法:
测定原理:
尿素在脲酶(Urease)催化下,水解成NH3和CO2;NH3在α-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Ⅰ(NADH)存在下,通过谷氨酸脱氢酶(GLDH)催化生成谷氨酸,同时NADH被氧化成NAD+(氧化型辅酶Ⅰ)。前者在340nm波长处有吸收峰,氧化成NAD+后吸收峰消失。故通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空白管、标准管和测定管在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即可计算出样品中尿素的含量 [10]。
亮氨酸脱氢酶(UV-LED): 测定原理:血清和尿液中内源性氨离子与α-酮戊二酸、NADH和LED反应,NADH氧化为NAD+速率取决于内源性氨离子的量;接着加入脲酶到反应系统中,测定尿素产生的氨离子和内源性氨离子共同使NADH氧化为NAD+的速率,通过两者之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尿素的含量。
此法特点:利用脲酶和亮氨酸脱氢酶偶联的反应测定血清和尿液中尿素,不受内源性氨离子的干扰。尿液不需预稀释,LED在与氨反应较GLDH特异,因此认为最新推出的UV-LED法对氨离子抗干扰的能力明显强于UV-GLDH法 [11] 。
尿素测定方法的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