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战略的思考的论文.doc关于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战略的思考的论文摘要通过洛阳观赏牡丹发展现状的分析, 指出了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 并从扩大宣传、农业产品结构调整、观赏景点建设、科学研究、调整牡丹结构品种等方面提出了洛阳牡丹发展的对策。关键词观赏牡丹; 优势与劣势; 发展对策; 河南洛阳牡丹在洛阳的栽培已有 1 000 多年的历史, 其作为古都洛阳的象征, 早已闻名遐迩。许多有关牡丹的传说与吟咏牡丹的诗文, 为洛阳市注入了持久的活力。新的时代, 洛阳人民对牡丹的热爱更加浓烈,1982 年9月 12日,经洛阳市人大会议通过, 牡丹当选为洛阳市花, 同时决定每年 4月 15— 25 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经济、振兴洛阳”, 牡丹被赋予新的使命, 成为展示洛阳、宣传洛阳、发展洛阳的重要使者。自 1982 年至今, 在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已经成功举办了 27 届牡丹花会, 有效地提高了洛阳的知名度, 加快了洛阳改革开放的步伐, 推动了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全市人民真正享受到了牡丹带来的自豪与实惠, 牡丹对于洛阳的价值与意义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与升华。牡丹作为我国传统名花, 不仅是洛阳人的至爱, 国人也对之喜爱有加。在 1991 年、 1994 年“国花”评选中, 牡丹一举夺得魁首, 成为候选国花之一, 也成为极具潜力的商品资源、旅游资源。然而, 洛阳市每年花会来客总量却呈现出整体下滑趋势。原因包括多方面,如: 人们旅游趣味的多元化、旅游市场的竞争瓜分加剧等, 在寻找外因的同时, 必须重新审视洛阳观赏牡丹的发展现状, 制定出适合洛阳市实际情况的观赏牡丹发展的战略。. 1 洛阳观赏牡丹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科研机构健全。洛阳市有从事牡丹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洛阳市牡丹研究院, 且中国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基因库设立于此。这是洛阳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 该机构围绕牡丹, 开展了包括引种育种、无土栽培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 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 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牡丹品种多。洛阳市现有红、粉、白、紫、蓝、黄、黑、绿、复色等九大色系牡丹品种 600 多个, 包括传统品种 118 个, 新育品种 125 个, 国内交流品种 276 个, 国外牡丹品种 103 个以及野生牡丹种质资源 6个, 是目前国内外牡丹品种比较丰富的城市之一。 劣势 牡丹生产规模小, 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洛阳市牡丹生产未能形成规模, 尚不能实现自给, 每年需从外地大量购入才能满足栽种需求。这样不仅流失了资金, 而且其成活率与生长势明显不如本地种苗。在生产规模不足的前提下, 牡丹的产业化、商品化无从谈起。每年仅有少量的牡丹种苗出口、牡丹催花外销,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与洛阳市牡丹在国内外的声誉是极不相称的, 据调查表明, 每年有大量的牡丹订单发往洛阳市, 牡丹作为洛阳市的特色农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生产不足的原因, 一是人们对牡丹的市场前景预测不明, 信心不足; 二是牡丹产业扶持政策未能深入人心[1-2] 。 牡丹管理粗放, 观赏品质降低。牡丹是一种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严格的花卉。但在观赏牡丹的管理上, 洛阳市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病虫
关于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战略的思考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