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力达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刘鹏 桂玉恒 [摘要] 目的 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甲1)岁,~12年,平均(±)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疗程、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临床糖尿病学及其相关文献规定的DPN的诊断标准》[2]。(1)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的表现:肢体远端手、袜套样感觉障碍,麻木、疼痛、针刺、蚁走感等感觉异常及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等。四肢肌无力或肌萎缩。(2)深、浅感觉障碍或远端肌力减退。(3)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显示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障碍。(5)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损害(酒精性、药物性、重金属中毒及骨质增生等)。
给药方法
治疗前对全部患者进行糖尿病防治教育,严格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控制血压及降脂治疗,并且停用口服镇痛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500 μg/次,3次/d,治疗组在同样应用甲钴胺片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1袋(9 g),3次/d,温开水冲服,连续12周。
数据采集方法
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经询问症状,进行膝反射等检查并记录;室温保持在24~28℃,采用肌电图仪对全部患者做神经电生理检查,使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测定患侧肢体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疗效判定
(1)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膝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震动觉恢复正常。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2)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膝腱反射、震动觉好转,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但幅度 < 5 m/s。(3)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膝腱反射、震动觉无改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 。
2 结果
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具体见表1。
ν=2,查χ2界值表得P < ,即可以认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不同,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即甲钴胺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治疗的有效率。
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是在糖代谢紊乱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神
津力达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