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家组主要技术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 1 、项目路网中的地位国道 G107 是国家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主要承担沿线城镇间的中、短途运输和区内运输以及部分对外交通运输、过境交通运输;同时也是京港澳运输通道的组成部分,对京港澳高速公路的功能进行互补,并明确为近期“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项目。 2 、路线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路线起于 G107 新乡市与鹤壁市交界沧河大桥处, 终止于马村立交桥北,全长约 公里。沿线主要控制点有: G107 沧河大桥、 S306 卫柿线、 G107 京广铁路分离式立交( 上跨京广铁路、共产主义渠及卫河)、济东高速、新乡市北环等。 3 、技术标准根据《工可报告》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 2003 )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 80 公里/ 小时,路基宽度 米和 米,沿线桥涵与路基同宽,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4 、主要工程规模主要工程规模表序号项目单位沧河桥至卫柿线段卫柿线至马村段(不含京广铁路京广铁路分离式立交合计 2 分离式立交段) 1 路线长度公里 2 路基土石方千立方米 3 路基防护立方米 2703 283 2986 4 路基排水立方米 11126 36859 47985 5 路面千平方米 6 特大桥米/座 1338/1 1338/1 7 大桥米/座 105/1 105/1 8 中桥米/座 80/1 9 小桥米/座 10 涵洞米/座 29 14 43 11 分离式立交座11 12 平交 25 48 73 二、对《工可报告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1、主要技术标准与工可批复一致, 采用路基宽度 米和 米, 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 80 公里/ 小时,桥梁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 其他技术指标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选用。 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与工可批复一致, 对老路平面进行了精确拟合, 路线纵断面根据路面加铺方案进行了优化, 改善了全线平纵指标。 3、采纳专家的路面加铺意见, 老路部分加铺 4 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3C ) +6 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20C )。 4、京广铁路分离式立交桥(牧野特大桥)采纳工可阶段专家意见, 桥梁结构形式及跨径与工可基本一致。三、主要评审意见 1 、改扩建原则,路线方案沧河桥至卫柿线段(1) 同意平面在与京广铁路并行段单向加宽, 其余地段沿老路两侧 3 加宽布线。(2 )同意纵坡按老路面补强后的结构厚度拟合。(3 )路线平纵面主要指标基本符合规范要求。(4)8 个平曲线的曲线长度小于规范一般值 400 米的规定,建议在有条件的曲线加大半径,使之曲线长等于或大于规范的一般值。【执行情况】本项目为老路改造项目,为尽量与老路线性拟合,不增加征地,部分平曲线最小长度不满足规范一般值要求,但大于规范值极限要求。下阶段根据老路测量资料对平面深入研究,能改善的路段进行改善。(5) JD5 ( K632+ )、 JD8 ( K636+ )、 JD9 ( K638+ )、 JD10 ( K639+ )、 JD12 ( K639+ ) ,五处平曲线需设超高, 纵坡小于 % , 在渐变段 0% 横坡前后排水不畅, 建议将纵坡加大,大于 % 。【执行情况】对以上交点的纵坡进行调整,使之大于 % 。(6) 大于 500m 的坡长 7段, 长达 1148m , 不易与现有老路路面高程拟合,建议进行优化。【执行情况】对于 K626 、 K628 、 K635 等坡长较长路段, 纵坡细化调整,增加变坡点。(7 )在与京广铁路并行单侧加宽段,纵坡应考虑调路拱高度。【执行情况】对于 K632+500~K636+500 与京广铁路并行段,纵坡调整,考虑路拱横坡的影响。卫柿线至马村段 4 (1 )同意平面沿老路两侧加宽布线。(2 )同意纵坡按老路面补强后的结构厚度拟合纵坡。(3 )路线平纵面指标基本符合规范要求。(4 )平曲线要素值应标示在路线平面图中。【执行情况】路线平面图中已有平曲线要素值。(5) JD2 、 JD3 、 JD4 、 JD5 、 JD11 五处平曲线曲线长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长度一般值 400m 的要求, 建议进行优化,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平曲线半径,尽量满足规范要求。【执行情况】本项目为老路
G107线沧河桥至马村段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回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