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由 A-A ’和 B— 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 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 100 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 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2. 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 3— 8 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 ;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高达 度( 8月),最低达 度( 1月)。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 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构造和地形对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 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岩溶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育不如北部。泉集中分布在北部也证明了上述结论。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 P,J 2和 Q地层中( 据水文地质勘探孔 3),其中 Q包含潜水, P和 J 2包含潜水和承压水; J 1与 J 3 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 , 支流总流量为 3 /s( 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 , 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 ,泉 1、 12、 13 的流量分别为 40L/s , , ) ,增加量很少, 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二、区域地质条件 1. 地层:老到新依次是早泥盆纪( AnD )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石炭纪( C )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 AnD 片麻岩角度不整合;二叠系( P )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早侏罗统( J1 )的页岩,与下伏岩层角度不整合,中侏罗统( J2 )长石石英砂岩,晚侏罗统( J3) 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环状出露于 J1内侧; Qal 的砂岩,出露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沟谷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 (1) 褶皱:该地区中部发育有一个向斜褶皱,中间低两翼高,轴略向西倾, 由核部至翼部地层由新到老,由北向南地层出现重复。所形成的盆地地形有利于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在盆地中部一带,形成许多小支流,这些支流均为常年性河流,除了降雨补给,还接受地下水补给,最后这些支流向盆地中部地带汇集成最大的支流。(2) 断层:东部和西部分别发育一个断层,东部断层是走向为北东——南西向的正断层,西部断层是走向为北西—南东向的正断层,两个断层导水性都较弱,严重阻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可视为该地区的含水系统的边界。沿东部断层上部出现了许多岩溶,这是由于断层带发育许多构造裂隙,是构造薄弱地带,更容易发育岩溶构造,断层西侧是二叠纪石灰岩,极易沿构造裂隙形成岩溶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