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第一生产力和首要生产力
郑根权 [摘 要] 我国理论界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对生产力诸要素中居首要地位的劳动者为何不是第一生产力的问题研究不够,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分析了生产力中前发展。其次,从生产劳动过程看,任何劳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过程。尽管社会生产力在客观上表现为物的力量,但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而已。我们承认,要进行生产,没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固然不行,但是如果没有劳动者的能动作用,生产资料只不过是一堆“死物”而已,它们不能自行地发挥其效能。因此,只有人尽其才,物才能尽其用,地才能尽其利。最后,从劳动的结果看,一切劳动归根到底是主体的客体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每一种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本身潜藏着对人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劳动产品是劳动者劳动能力和水平的客观反映。实践证明,不同的劳动者使用同样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显而易见,高质量的劳动产品只能出自高素质的劳动者之手,不合格的劳动产品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不合格的劳动者的存在,这就是说,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劳动的结果,制约着生产效率和生产产品的质量。第二,正因为劳动者具有意识,所以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又具有易变性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一个人的体力很好,但有力不出;智力很高,但有智不献。为什么?笔者认为,劳动者作为生产力除了体力和智力外,在其背后还有一种事实上存在着的、深层次的力量,就是精神力量。我们之所以说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其理由就是有这种精神力的存在。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对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起着支配作用,如果没有精神力这个“发动机”,体力和智力都变不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劳动者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就是生产力的大解放。
可见,劳动者作为生产力要素中人的因素属于活劳动;而生产资料作为物的因素,则是死劳动,属于劳动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劳动者自身力量的延伸。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没有现代生产力。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劳动者称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列宁则称之为“全人类的首要生产力”。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科学技术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它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科技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承,互为前提。科技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精神生产力、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在现代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力的周期日益缩短,科技知识已从生产力的一种非独立因素变成相对独立的因素,并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力量,
具体地说,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创新,新的劳动对象的发现和利用,新的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均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句话,现代物质生产是科学技术型的生产,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的物质生产。在我,就必须首先发展科学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知识的多寡,掌握先进科技的多少,信息获取的效
略论第一生产力和首要生产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