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总结—企业内讲师培训
此次培训共7天,承受了3个不同风格的教师的培训,主要内容围绕企业内部讲师的挑选、内部讲师应具备的素质;课程设计方法与培训方法以及培训管理等方面展开。
一:在培训中学习到的局部理论
1:PDCA循环法〔8分法〕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允许出现所谓的“讲人情〞现象。因为作为一个制度,就是企业的法律,就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3: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我认为教师讲的这句话很精辟。我们很多的时候知道有这样那样的管理理论,但如果你不去实施的话,等于不知道。比方说木桶理论,大家都知道短板、缝隙效应,但有多少人给自己在做短板,领导者给员工指出短板,给公司指出短板。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
二、内讲师课程设计与培训方法
企业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是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方案的核心任务。企业的内部培训课程如能占据整个员工培训方案的60%甚至更高的比重,可显示企业具备自行培养所需人才的能力,是企业能快速开展壮大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内讲师授课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培训需求—界定学习目标—课程设计---资源组合—训练执行—成效评估—差异评估。作为培训师,要充分考虑培训需求、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就企业来讲,培训除传达理念外,更多是为了团队某个目标的实现而提供支持,所以考虑员工的需求很重要,当你培训的内容恰好是员工工作很需要的,就不愁他提不起兴趣了。当然,培训不能单纯只考虑员工的需求,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培训应该是以公司目标为出发点而考虑员工的需求,要将公司需求和个人需求和任务需求三者结合。我们目前的课程规划是以任务需求和公司需求为结合,在今后的规划中也要提升个人需求层次。
公司业务的广泛性也决定了公司各部门培训需求的广泛性。为了较好的满足公司成员的培训需求,选择适宜的培训课程,培训讲师,配置适宜的培训资源,我们必须要取得大量及时、准确的培训信息,扩大培训业务联系,建立起自己有效的培训资源网络。特别是要积极与比较强势的专业机构保持好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及时掌握前沿的动态信息,并横向了解到业界相关的热门需求,调整思路,并就某些具体工程达成合作协议。
课程设计必须做到关键四问:一、培训的科目是什么;二、培训的对象是谁?三、本培训科目,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有什么价值、意义与重要性;四、本人有什么资格可以谈论这个科目。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才能自信有能力做好这个培训,同时也能调动学员的兴趣,到达最终的培训目的。
培训完毕后,必须做好培训效果跟踪,其中重要的效果跟踪至少有三项:培训知识转换效果、培训技能转换效果、培训后工作效率提高比率比较。培训现场打分只能作为日后验证学员们当时是否认真听课或是否认真打分的一个依据。
训练方法有12种:演讲、示范、讨论、个案研讨、角色扮演、游戏、做练习、问与答、影片/录像带、实例讲解、小组讨论、作业。在培训中要形成与学员之间的互动,要将这12种方法要互相运用。
三、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它包括五项根本要素:
1、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个人有意愿投入工作,专精工作技巧的专业,个人与愿景之间有种“创造性的张力〞,正是自我超越的来源。
2、改善心智模式〔Improve
内讲师培训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