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 : ,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除种植业意外的农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商业 2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 ( RS ): a原理: b、应用 ( GPS ): ( 1)概念: ( 2)特点: ( 3)作用: ( 4)组成: ( GIS ) ( 1)定义( 2)功能( 3)应用 12三 s技术的联系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 : : 3 : ⑴干旱成因⑵景观特色西北地区东西部的差异西部东部降水距海远近载畜量自然景观干湿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农业特色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 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区域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特征地形区准格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4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危害: 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使耕地土层变薄, 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 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 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 .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 ( 地质灾害频繁)。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 开矿)。 3. 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保源、固沟、护坡。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农业技术措施: 在耕作区, 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 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 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 5 10 .雨林的分布: 雨林的生长优势雨林生态脆弱性表现: 11 .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⑴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12 .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内容: 13. 雨林的保护措施: 14. 湿地的作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 6 : :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⑴改革开放初期⑵六五时期以后,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了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5、山西省煤炭开采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内容与治理措施 : : ⑴地形: ⑵气候( 3)水系: ⑷矿产资源 10 .流域的综合开发内容: 以长江流域为例: 7 上游中游下游开发条件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水能主要集中在源头自宜宾段;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是我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 是我原为主, 江河密布, 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基础好,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存在问题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 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 洪水威胁加大;水能开发程度低洪涝问题严重。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水流缓慢, 泥沙余悸, 排水不畅; 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 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能力下降水体
必修三知识点背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