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启功爷爷:怀念爷爷
我从小爱书法,至今仍旧坚持临池习书,爱好不减。但更爱科学,特殊是数学,它使我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而且越来越执着和剧烈。这种爱好,与启功爷爷训诲有肯定的关系。 我只见过启功爷爷一面。那是在怀念启功爷爷:怀念爷爷
我从小爱书法,至今仍旧坚持临池习书,爱好不减。但更爱科学,特殊是数学,它使我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而且越来越执着和剧烈。这种爱好,与启功爷爷训诲有肯定的关系。 我只见过启功爷爷一面。那是在1999年“六一”儿童节。那天上午,我和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在国际、国内书画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果的小挚友,在《中国少年报》温社长的带领下,前去拜见启功爷爷。启功爷爷在他的书屋里亲切接见了我们。屋子不大,光明而幽静。书架上各种书刊和字画发出淡淡的清香,有几盆花草,我说不出名字,但顶雅致。窗外的阳光从树叶间筛出缕缕淡绿,流光入室、顾盼生辉,使人感到舒适而安静。当时的启功爷爷已经87岁了,但精神很好,平和而慈爱,思路清楚,语言亲切,同我们说话时,有人打电话来,他拿起手机,动作一点不显得迟缓,他简短地回答了几句,很客气地婉拒了对方的长谈,接着和我们闲聊。 启功爷爷是我国闻名的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法家。但是,他和我们闲聊的内容,谈得最多的是科学文化。他说,青少年要首先学好科学文化,才能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他说话的时候,感情是那样的深厚和真诚。这一点,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后来才了解到,启功爷爷出身皇室,是乾隆皇帝十四子闻名书法家成亲王的嫡系子孙,曾祖父、祖父曾任清朝的礼部尚书,世代皇室书香、家学渊源特别的深厚。但在近代,家庭和社会都发生巨变。启功爷爷在艰苦的环境中渡过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了文史书法界的一代大师。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比一般人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对人生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看出了一个和的心态和博大的襟怀。 谈到书画爱好时,启功爷爷不刻意强调苦练,他强调:一是要保持深厚的爱好,坚持不懈;二是要专心体会,擅长临习。我后来从读启功爷爷的文章、诗词中了解到,他在书画上是下过苦功夫的,特殊年青时对《九成宫》的临习,真是一丝不苟,贴切入微。但同时,他的书风真率随和,坦然自若,品尝极高。记得启功爷爷有一句咏书法的诗句是“半生师笔不师刀”。晚清以来,习碑之风甚盛,书法界流行雄强奔放,古拙强劲的风习,有的则强调过度,偏于粗放怪诞,失去了书法深醇的艺术本味。国此,启功爷爷提出了自己“师笔不师刀”的书法理念。人们经常传颂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赞其下笔重、功夫深,但王羲之的书法实则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因而大集宏开百代书风。因此在启功爷爷看来,学习书法艺术,不能过分地强调下苦功夫、呆功夫。回忆起来,我特别理解启功爷爷的训诲。这正如目前疲惫轰炸式的中考、高考前的复习,虽然有时也能增加点考分,但从长远看来却是有害无益。记得我七岁起先跟老师学习书法时,全年级参与书法班的五十多人,但真正坚持下来的最终只有四、五个人,至今还在练习的就更少了。不依据个人的状况,一味地追求进名校,进重点高校,人多、路窄、桥小,家长心急如焚,学生索然无味,如潮似水,舍命冲击,结果是宏愿未成,人已半痴。从启功爷爷的经验来看,成才并非一条路
怀念启功爷爷-怀念爷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