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前
必
读
第一页,共二十六页。
考纲要求
,则需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按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是_______次/分,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________次/分。若被毒蛇咬伤,应在伤口的_____端5~10厘米处结扎,防止静脉血液回流、蛇毒扩散,再用清水或_________反复冲洗伤口,并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抢救生命
致死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
16~20
80~100
近心
生理盐水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状元笔记
家庭常见的发病病例如:脑溢血、心脏骤停,食物中毒,煤气中毒、老人噎食、急性出血、骨折、中暑、 昆虫叮咬等。
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对
接
中
考
学科网
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常考角度
(1)对传染病、非传染病;病原体、传染源的判断。
(2)对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的判断。
对接点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例1】 (2012·浙江宁波)卫生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在乙类传染病中,居病死率榜首的竟是狂犬病。人得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是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咬伤所致。在下列与狂犬病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狂犬病病毒属于生物
B.狂犬病病毒属于传染源
C.接种狂犬病疫苗属于保护易感者
D.接种狂犬病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解析 区分病原体和传染源两个概念: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而传染源是指患病的人或动物。
答案 B
学科网
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等问题。所以区分几个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病毒尽管没有细胞结构,但它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传播的疾病,而传染源则是患传染病的人或动物;对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咬伤的人要及时接种疫苗使其体内获得抗体。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中考预测】
1.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毒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 播
C.目前预防艾滋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预防艾滋病的 疫苗
D.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 能缺损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解析 艾滋病是目前较难治愈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等形式传播的疾病,目前还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答案 D
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
对接点二:防毒与急救
【例2】 (2012·浙江衢州)面对突发灾害和险情,如何正确逃生和急救至关重要。下列逃生和急救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学科网
第二十页,共二十六页。
A.发生地震时,要快速跑回家中,躲到床上、柜子里
等地方
B.高楼着火,不可使用电梯,应用湿布捂口鼻,弯腰
沿逃生路线跑
C.溺水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手脚乱蹬,应屏住呼吸,
尽量让口鼻浮出水面
D.发生触电时不能直接用手拉人,应快速用干木棍把
电线挑开,并迅速切断电源
解析 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一些正确逃生和急救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答案 A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如触电者要使其脱离电源;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时,则需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若被毒蛇咬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5~10厘米处结扎,防止静脉血液回流、蛇毒扩散,再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并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2.发生溺水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手脚乱蹬,应屏住呼吸,尽量让口鼻浮出水面。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中考预测】
2.学习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让我们生活更健康。下列做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非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 用药安全
B.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异体皮肤往往会 发生排异反应
C.用指压止血法抢救较大动脉出血的伤员时,要压迫 伤口的远心端动脉
D.发现某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 处,拨打“120”后进行人工呼吸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解析 动脉运输血液的方向是离开
健康与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