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恋情
祖捷 刘旭光 [摘要]舒曼19世纪早期浪漫音乐艺术的化身,德国浪漫乐派的音乐天才,十九世纪欧洲浪漫派音乐作品的开创者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舒曼的钢琴套曲[儿童情景]。
[关键词]舒曼 钢琴套曲 儿童情景
诗之恋情
祖捷 刘旭光 [摘要]舒曼19世纪早期浪漫音乐艺术的化身,德国浪漫乐派的音乐天才,十九世纪欧洲浪漫派音乐作品的开创者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舒曼的钢琴套曲[儿童情景]。
[关键词]舒曼 钢琴套曲 儿童情景
一、简述舒曼音乐创作的思想背景
十九世纪欧洲浪漫派的音乐作品,永远是世界音乐史上令人惊叹的珍宝,舒曼即是探求宝藏的开创者之一。他是19世纪早期浪漫音乐艺术的化身,是德国浪漫乐派的音乐天才。
舒曼的音乐作品内涵深刻、诗意盎然,他非常注重音乐中的诗意境界,他将诗的语言与由自学而来的创作技巧和浪漫乐派崇尚自由创作的理念融入到他的音乐作品当中,使之在曲式、和声、旋律与节奏等方面呈现了自己十分独特的音乐语法与风格。这无疑增添了舒曼音乐作品的深奥与内涵。
二、分析钢琴套曲《儿童情景》OP15
(一)钢琴套曲《儿童情景》OP15创作背景:钢琴套曲《儿童情景》OP15是舒曼1838年在对他一生挚爱不已的爱妻克拉拉的无限相思中完成的。它的创作冲动来源于克拉拉给舒曼的书信中回忆起儿时的一些美好时光,而激起舒曼的乐思泉涌。明显地该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的画面,而是以成人的心态来回忆儿时情景的幻想性作品。舒曼以简洁的诗意境界,准确的笔触及精炼的手法,生动的刻画了儿童心灵的内在活动。全曲由13首小品组合而成。
(二)《儿童情景》的作品分析:1)套曲曲式:套曲曲式是舒曼比较偏爱的曲式形式。它的大多数作品均是以套曲的曲式形式来完成的。舒曼自小勤读诗书,他对文学、诗歌非常感兴趣,特别是舒曼喜爱的诗深深地影响着舒曼的音乐创作,舒曼的很多作品都是依据文学作品或者诗歌来创作的。正如套曲《儿童情景》每一首小品就像一部诗集中的其中一首小诗,每一首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2)《儿童情景》的乐曲解析:《儿童情景》主要由三个基本动机构成,这三个基本动机始终贯穿于整首作品中。
第一首:《陌生的国家和人民》
由三个基本动机构成的三段体,G大调2/4拍。A段主题主要是动机是I。B段主题主要动机是II加III。此段在2/4拍的节奏上以小行板速度在G大调上唱出迷人的主题。高声部的旋律在动机I与低声部八分音符的吟唱伴随下,形成了主题与低音的动机呼应。中声部三连音音型与夹杂在平稳的四分音符中的附点节奏的陪衬下,精准地刻画了孩子们听到异国故事时的诧异神情。
第二首:《古怪的故事》。古怪离奇的故事与夸张突变的节奏仿佛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与十六分音符为主要节奏特征构成的三段体,D大调3/4拍。A段主题主要由动机I与动机III构成。B段主题主要由动机II变化而来并转入G大调。
第三首《捉迷藏》。此曲节奏鲜明,生趣盎然,是带有斯拉夫舞曲特质的二段体,b小调2/4拍。A段主题主要由动机I构成。动机I以轻快跳音与顿音形态灵巧地隐藏在欢动的主题中,逼真地展现孩子们追逐、躲藏的情景。B段主题由动机II与III变化而来。
第四首《孩子
诗之恋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