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煜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特点
浅析李煜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的特点 书目 提纲 …………………………………………………………… (3) 摘要 …………………………………………………………… (4) 关键词 ………热的追求这也使得偏安于中国东南面的南唐诗词文学蓬勃发展。陈世修在《阳春集序》中说:“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故或当宴席,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可见五代后期南唐词产生的原由与五代前期的西蜀词大体相当。不过由于江南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于西蜀,南唐词人生活追求、审美情趣高于花间词人,因此南唐词无论成就和地位都在西蜀词之上。
南唐词人的主要代表是冯延巳、李璟和李煜,其中李煜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三)、同时期主要词人 南唐词词风浓艳奢华,内容多歌舞宴饮、离别之苦、相思之痛所以作者多为王室贵族,例如李煜父子,宰相冯延巳等。
冯延巳官至宰相,工诗善文,尤喜填词,至老不废,遗有《阳春集》,留词一百多首。他的词多写歌舞宴饮、相思离别,但不像温庭筠那样那个着力描绘女人的容貌服饰,也不像韦庄那样详细叙写某件事情,而是注意于一种心理体验的表现,一种情感境界的创建。他在词中抒写自己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哀愁,以及为摆脱哀愁所作的挣扎,因而他的词脉络回转曲折,感情缠绵悱恻,呈现一种深婉蕴藉的风格。他的代表作是14首《鹊踏枝》词,其一: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照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些词寄意造境的方式是触景而生怀,有感而关物,且景且情,情景相生,因而词中不仅物象丰满,而且主体显明,境界幽深。由于冯延巳的词实现了艺术的新开拓,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使得李煜词承袭了其精髓,不断展进步,为南唐词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李璟为南唐中主,好学能诗多才艺。他的词虽仅存四首,却显示出显明的特性。词中伤感色调颇为浓重,而体物传情精细自然,或寄哀感于外物,或寄悲情于女性不即不离恰到好处,兴寄意味耐人寻思。如《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这首《浣溪沙》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许。词中“菡萏”两句、“细雨”两句皆是名句,写情细腻,情景融洽,不事雕琢,凄然欲绝。吴梅《词学通论》称:“此词之佳,在于沉郁。”此论颇是。
二、李煜的生平 (一)、诞生背景 李煜及其父祖生活的年头,正是中国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天下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的动乱年头,也是刀光剑影闪耀、群雄逐鹿的年头,更是黎民百姓横遭血雨腥风洗劫的苦难年头,还是人才脱颖而出乱中求治的创业年头。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乞巧节黄昏时分,在古城金陵的一座富丽堂皇、高墙深院的王府里,突然传出一阵嘹亮激越的婴啼,划破了四周细雨滴翠、风停花落的清寂夜空。它宣布着一个幼小的生命又来到了人世间。这个孩子就是南唐中主李璟之子,李煜。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其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其次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胆怯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加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直到长兄李弘冀死后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当后主即位之时南唐已经奉北宋为正朔,已然飘摇的帝国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令李煜在去劳心劳神的治理了,自幼与文房四宝结有不解之缘的从嘉,继承皇位之后,利用他手中独有的号令四方大权,传诏各地官府,征集翰墨珍奇。他在案牍劳形之余,面对书斋中几经遴选的文房珍宝,踌躇满志,大有天下神笔、奇墨、名纸、宝砚,尽为一人占有之势。这样的独特品尝唯恐是当时已是天下共主的大宋天子所不能拥有的,后主或许明白了,只有在醉生梦死,琴棋歌舞,古玩字画的世界里掩藏自己的无奈和哀伤。
有诗云: 我思昧昧最神伤, 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二)、李煜一生所经验的大事务 1、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他的艺术才华却非凡人所及。他精通诗、书、词、画、乐,尤在诗词歌赋方面,更是呕尽心血,将人性中的情感、心情、情爱发挥到淋漓尽致。李煜的词,留传下来的虽仅仅三十余首,但首首喜闻乐见,皆为文学创作的珍品。同时,后主的爱情并
浅析李煜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