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古诗:《夜雨》原文译文赏析
《夜雨》
唐代: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乡远,瞻望却不行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家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始终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头,诗人就开头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很多意像,灯、堂、天、风雨。
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灯从晚上点,点到残,肯定已是深夜。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残灯昏暗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耀着,诗人在这情景万分难过,没有言自然显得安静,安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空”不肯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由于缺少“人”。夜雨同话五更的人“空堂”不肯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
“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过的白描已经根本上上好了颜色。
最终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用直抒胸意的写法,将全诗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很多的思念,向何处倾诉。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符合诗歌的习惯。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方、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扩展阅读:白居易为官时的轶事
白居易仕途最顺的时候是唐宪宗时,宪宗厚待白居易,什么事都对白居易说,听听白居易的意见,白居易提出的意见大多被宪宗接受,跟皇上走的近了,有的人就嫉妒,于是挖抗,挑拨离间,各种坏招,整的白居易被排斥,自己的才华也不能施展,满肚子气又整不过人家,我斗不过你我躲远点行吧,于是白居易就恳求到外地做官,
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白居易到杭州,他有环境爱护意识,开头筑堤爱护钱塘湖,集中泄水、浇灌千里良田,又疏通了李密组织开凿的六井,让百姓打水喝,白居易上班的时候仔细工作,但他也懂生活,每当
白居易古诗:《夜雨》原文译文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