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治疗及处理全麻苏醒期躁动也即暂时出现的精神狂乱(emergencedelirium/emergenceagitation) 是指患儿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不合作,典型的会出现哭喊、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和定向障碍及类似偏执狂的思维。这些孩子的典型表现为无法辨认以往熟悉的人或物。术后躁动严重的小儿在无法安抚的这段时间内会出现手脚乱动,拔除输液管、尿管、甚至是对他们的治疗起着关键作用的医疗设备。虽然术后躁动大部分是自限性的( 大约 5~15 分钟), 但是其对孩子生理方面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这要求麻醉医生能尽早阻止或及时控制。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麻醉科 200 5年1月至 200 9年8 月为小儿外科手术实施全麻总数为 564 例, 其中全麻苏醒期躁动患儿 54例(%): 年龄 8 个月~ 13 岁。麻醉术前用药: 阿托品或东莨菪碱; 全麻用药: 安氟醚、异氟醚、氯胺酮、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麻气管插管的患儿 42 例。 临床特征临床上小儿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 2 不合作, 典型的会出现哭喊、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和定向障碍。此外, 和这些行为联系在一起的是类似偏执狂的思维。这些孩子无法认出或识别以往熟悉的人或物并会出现乱动,拔除输液管、尿管, 甚至是对他们的治疗起着关键作用的医疗设备, 从而造成生理方面的损害。 躁动评分标准 0分, 嗜睡、呼吸不醒;1分, 清醒、安静、合作;2分, 哭闹, 需要安抚;3分, 烦躁、哭闹严重、不能安抚,但不需要制动;4分, 烦躁不安, 定向力丧失, 需要按压制动。对54 例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进行评分,其中2分10例,3份24例,4 分 20 例。 2 结果我院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根据其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躁动评分为 2 分的患儿, 单纯给予咪唑安定 ~ ; 躁动评分为 3 分的患儿, 给予咪唑安定 ~ + 曲马多 1mg/kg; 躁动评分为4 分的患儿, 给予丙泊酚每小时 9~ 15mg/kg 输注, 严密监测呼吸。病情较重、术后需保留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患儿, 躁动时给予丙泊酚每小时 9~ 15mg/kg 输注, 根据情况需要静注芬太尼 2μ g/kg 。采取以上治疗方法,54 例躁动患儿治疗效果均满意。 3 讨论为了减少全麻后躁动的发生,可在术前或术中预防性使用可乐定、芬太尼和咪哒唑伦。可乐定能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 3 或减轻躁动的严重程度, 使躁动发生率下降 70% , 且无明显副作用。使用方法:①静脉注射: 气管插管后, 注入可乐定 2ug/kg ,副作用小,可能会影响患儿恢复时间; ②口服:对年龄较大(>2岁) 的患儿可于术前30 分钟口服可乐定 4ug/kg , 既可减少躁动,亦不延长恢复时间。在诊断方面, 虽然有了临床测试标准, 但却没有十分有效的评价指标, 来对小儿躁动的这一现象进行测评。国外推出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 里面共有27 个项目, 其中五个是经过统计分析证明有效的,即:①小儿的眼睛注视护理人员;②小儿的行动带有目的性;③小儿能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④小儿是烦躁的; ⑤小儿无法被安抚。虽然, 这些指标较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治疗及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