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梦令》教学设计
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 孙太恩
课前准备:板书整首词、下发整首词的意思
一、导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宋元明清五代均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
出示(填空):唐朝的 ,宋朝的
1
《如梦令》教学设计
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 孙太恩
课前准备:板书整首词、下发整首词的意思
一、导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宋元明清五代均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
出示(填空):唐朝的 ,宋朝的 ,元朝的 ,明清的 。
词在诗的基础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形式更加活泼,格式也更自由。我们在五年级时学过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学生齐背。
宋代的词人辈出,辛弃疾、苏轼等都是蜚声文坛的大词人,在这一枝队伍里却有“一枝独秀”,她就是——李清照。
二、了解李清照。
出示李清照的简介。
三、初学《如梦令》
1、简单介绍“如梦令”词牌名,并举例子,如“清平乐”
2、学习生字“藕”
3、自己读整首词。
4、给五分钟,小组6人一组学习
2
出示要求:⑴根据下发的注释理解整首词;⑵在书中注出“常记”“日暮”“沉醉”“争渡”的意思;⑶每组选一名代表,用自己语言说说这首词描绘的内容,如景色、人物等。
5、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四、品析
【师:短短几句,为什么会令人喜爱呢?】
1、抓住“常记”一词。说出意思、从中体会到什么?
2、时间:日暮;地点:溪亭
简单体会当时的场面,景色。由此引出古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由“沉醉”带动下文。用关联词来连结句子。
因为……所以……
(因为沉醉,所以不知归路。)
(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
(因为沉醉,所以不知归路,所以误入藕花深处。)
师:多么巧妙,又是多么自然流畅。
过渡:清风徐来,顿然醒悟,原来……生接下去说
4、重点理解“争渡”
(1)归路走错,“争渡”;
4
(2)争抢划,“争渡”;
(3)大家混乱,怎渡;
5、想像当时那个混乱的场面会有哪些声音?
(浪花声、惊呼声、拍打声、水鸟起飞扑翅声、水鸟叫鸣声……)
师: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如同天籁交响曲。没有人指挥,是那样无序;然而声音此起彼伏,接二连三,又像是安排
《如梦令》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