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项羽之死,感受古代英雄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理清文章思路。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垓下 东城 乌江
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垓下之围 被困东城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3、所以根据主要事件的地点不同,全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垓下之围
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
东城快战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三、研习课文。
1、研习第一段。
学生诵读该段。
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C、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通过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有,项羽听到楚歌后,“大惊”,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
到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
D、项羽在“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时,有哪些动作、行为?表现了项羽什么思想性格?
惊—起—饮—歌—泣。
正面刻画了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
E、项羽悲歌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个场面说明了什么?
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到他哭泣,写出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从侧面烘托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小结: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项羽之死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训
项羽之死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