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doc1 浅析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摘要: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经济发展过快、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用还是比较平缓, 但是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调节比较频繁, 幅度也比较小, 这种方法对流动性过剩有很好的对冲效果, 能够有效的抑制货币信贷并且成本较低。总体上来看, 存款准备金政策在调节流动性过强、调节信用贷款的资金、控制货币的供应量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 但还是有许多的问题。但是可以选择从完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实体制度、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增强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有效性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简单发展过程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央行主要控制货币供应量, 保证货币供应量满足我国的经济能够稳健的需求。当时央行和政府是通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来获得资金, 这也是为了确保央行和政府能获得足够资金的主要渠道。在 1998 年,央行为了应对当时的经济形式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系列的改革, 其中就包括把“准备金存款”与“备付金付款”合二为一, 并也把存款准备金率从 13% 下调到 8%, 也正是因为这次改革准备金制度变成我国货币政策的一般性金融工具, 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也正式成为国家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之一。 2003 年以后, 中央银行实行了差别 2 存款准备金制度, 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情况和不良贷款的比例等指标和存款准备金率挂钩。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起到了很强的限制作用, 如果其不良贷款率比较高, 它的准备金率同样也会比较高, 商业银行就会加强对于贷款业务的风险管控。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从 1984 年实行至今已经调节了许多次, 所以说“高频率, 小幅度”是我国的准备金制度调整的主要特征。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尚存的问题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目前采用的十分有效的政策, 特别是在现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还处在刚刚发展的阶段,很多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但是它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 1. 我国存款准备金计提制度的不足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往往能够决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 方法不一样取得效果往往是大不相同, 所以确定好计提方法十分有必要。但是我国对于计提制度并不重视, 制定之后并没有过多的干预, 似乎只要建立就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目前中央银行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依然实行的是按旬考核的形式, 通常以上旬末的存款余额为标准缴纳准备金。从此, 金融机构需要三到四天才确保资金到位。由于仅按旬末这一天的存款余额计算存款准备金, 这样就会形成管理上的空洞, 中央银行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商业银行在平时的时候很少关注存款的余额, 反而通过不断的扩张规模来进行一些投资活动, 但是在旬末的时候则通过各种方法来尽量降低余额, 来减少需要上交准备金的数额, 通过这些类似的方法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 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这些不合理的行为虽然能获得利润但是同时 3 也会带来风险, 导致上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变化比较大、稳定性差, 同时也加大了中央银行对于市场货币的控制难度。另外, 由于准备金只需要在四五日之内上缴就行,商业银行等有充足的时间来凑集需要上交的资金,但是这对于我国经济的调整来说是不好的,缺乏相应的灵活。 2. 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不足
浅析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