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指导议论文的结构论证方法
第一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层进式结构
二、(为什么)
会怎样
摆事实A、做分析
摆事实B、做分析
联系生活、做分析
(分条提出解决
问题的办法)
(。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发现自己,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第十四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二)对比论证法
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材料: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第十五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对比性分析论证: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第十六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对比论证法的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第十七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类比证论法
内涵: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要点: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第十八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例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
第十九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三)比喻论证(喻证法)
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 运用比喻论证进行说理时,比喻一定要贴切自然,毫不牵强,只有这样才能顺理成章。
作用: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更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第二十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问: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其作用是什么?
比喻论证法(喻证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比喻论证法的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第二十一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四)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即道理论证。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第二十二张,共三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
写作指导议论文的结构论证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