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诚信,守信的简称,“诚实”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守信”就是要诺而行之,不失信用,“言必行,行必果”。会计诚信是什么呢?
本文试从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特征与要求出发,针对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阐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行各业都有其针对本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就是行业的职业道德。因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导致它的建设途径也相应变化的途径。
2 会计诚信的含义
诚信是指诚实、会计真实准确的记录经济活动中的一切往来,不人为隐瞒、虚构,不随意改变会计内容、流程,客观的、真实的来反映经济活动,对外提供真实的高质量的会计产品,取信于会计产品的使用者;会计诚信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是会计诚信本质是要求;
二是会计诚信要求会计及相关人员尊重会计、忠诚于会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并具有精湛的会计技术、技能,进而能提供一流的会计服务;
三是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诚信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不和谐”因素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整体看,会计诚信的内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
中国现贷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终身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勿忘“立信,当必有成”,并将其作为立信会计学校的校训。
3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今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案件频发,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纠其原因,我认为存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会计造假成本低。
2、会计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可能。
3、利益的驱动。
4、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高。
5、会计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失灵。
我国对于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因为经济处罚是需要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用本来应该属于股东的利益来偿还股东的损失,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买单,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责任人应该付的责任,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由于对会计造假处罚力度轻,造假成功的收益远远大于失败带来的损失,这就助长了会计的不诚信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当一家企业通过会计造假行为获益却没有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时,其他企业就会跟着效仿。这种连锁反应的结果,形成了普遍不守信用和造假行为泛滥的现象,从而导致会计诚信水平的下降。
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费用确认;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如《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存货的成本核算就提供了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加权平均法等九种方法供会计选择。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会使当期产品销售成本偏高,期末存货成本偏低,当期利润也随之偏低;同样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对利润的影响则相反,会提高当期的利润。
会计工作的内容包含有不少主观估计的成分,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净残值、期末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存货计价办法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排除利益驱动、外部压力等各种因素,其主观判断性就会有失客观、公允,很容易造成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来制造和提供虚假信息。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资本市场就像一个摇钱树,企业一旦上市,高于股票面值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就滚滚而来,所以够条件的企业要上市,不够条件的企业拼命创造条件也要上市,已经上市的企业还要搞增发,配股等行为来逃避摘牌,停牌。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优良的经营业绩来支撑,业绩不够怎么办,就只用通过弄虚作假来实现。其实
会计造假的案例早在1720年的英国南海事件就已发生,为什么在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甚至
会计诚信问题的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