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没水喝”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启示
马然
Summary: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需要加强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阐述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企
“三个和尚没水喝”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启示
马然
Summary: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需要加强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阐述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Key:企业管理管理模式和谐发展
“一个和尚挑呀么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人和尚没水喝没呀没水喝,嘿嘿,你说这是为什么呀为呀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那么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企业管理知识呢?今天笔者就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重新阐释这首儿歌,希望借此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一些基本企业管理理论。
在故事开头,一个小和尚甲无意中发现了某座山上的某座寺庙以及山下的某口水井,并住了下来。他每天都要挑着两个水桶去山下井里打水,以维持正常的
生存。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比较自由。(注:在企业初创期,一般都是创业者个人或极小规模的创业团队通过敏锐的市场嗅觉或者在无意中进入该市场,但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市场占有率较小,企业盈利也很少;在初创期,由于人数较少和企业运作的稚嫩,基本不存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企业主以及追随者比较自由。)
过了一段时间,又来了一个小和尚乙,这时两个和尚就每天下山抬水喝,但不久他们就发现现在两个人抬的水还没有以前一个人挑的水多,每个人的需水量却没有减少。这时有两个办法,一是俩人每天轮流挑水,二是换一个比较大的水桶。最终他们决定换大桶。(注:随着企业发展,会有新的成员加入,这时就要进行财务核算,企业的盈利是否可以支撑新增加的人力成本。往往创业者在这时会忽略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之前饱受寂寞的折磨,特别期待能有同行者。在企业开始始时大家不习惯严格的分工和等级制度,而是仍然习惯于一块处理某些问题。在企业人数增加后,不仅仅是要考虑团结协作,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新进入者为企业创造利润。)
随后,这座寺庙又来了一个和尚丙。但是关于打水问题,大家产生了矛盾,大家都不想自己去打水,而是坐在寺庙里念经。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一致,三人两两组合,甲乙、乙丙、甲丙组成团队分别下山打水。(注:随着团队人员的增加,就需要制定简单的管理制度,避免扯皮)
但随后问题又出现了,每当乙丙俩人下山打水时,往往水桶的水都不太满,而且耗时较多。而当甲丙俩人下山打水时,就比较快,水也比较满。经过商议,大家决定谁打水又快又多给予奖励,反之给予处罚。这样一来,大家都比较满
意,打水的积极性和效果也越来越好。(注:在企业逐渐变大和员工数量逐渐增多时要注意员工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大家都在忙着打水,对打水很积极,但是对于寺庙的卫生、烧香、诵经等事项就没有那么积极,导致寺庙香火逐渐不是那么旺盛。针对这件事,大家决定要进行分工。因为大家发现乙和尚身体瘦弱,虽然他也在很努力的配合打水,但是却往往力不从心。而丙和尚长的人高马大,但是性格却比较粗糙,对于诵经、烧香的兴趣不是那么大。于是大家决定,由乙专门负责
三个和尚没水喝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