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裴文中二三事
裴老的“一块心病”
在 1929 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之前,学术界还没有
对人类是否经历“猿人”时代形成定论。这枚北京人头盖骨出土之后,
此前几记裴文中二三事
裴老的“一块心病”
在 1929 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之前,学术界还没有
对人类是否经历“猿人”时代形成定论。这枚北京人头盖骨出土之后,
此前几年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相似化石才被确定为人类化石,从而
平息了学术界相当关键的争端,揭开了古人类研究的新纪元。
裴老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森水教授
在讲述这段往事时说:那是 11 月底,天气已经很冷,到了该结束野
外工作的季节,但裴老仍想把北京人洞穴的底部堆积弄个清楚,挖掘
工作就又延长了下来;12 月 2 日,裴老又一次腰系绳索下到“下洞”
中,终于发现了这枚震惊中外的头盖骨。
尽管考古发现本身就有很多机缘巧合的成分,但裴文中的后辈学
者仍然把他的“幸运”归结到他那“不畏艰险、身先士卒”的品格和性情
上。
从那天开始,裴文中就与北京人头盖骨牵牵绊绊,直到生命的终
点。张森水说,裴老不仅发现了第一枚头盖骨,“而且他的一生都在
追寻失踪的头盖骨,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挂念着”。
20 世纪 50 年代,他多次接受香港和内地报社的采访,对窃取北
京人头盖骨的行径进行声讨,并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写信给国外的学
者和官员,询问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
1966 年,裴文中在寻找了 20 年但北京人头盖骨依然杳如黄鹤后,
又组织了对周口店的发掘,“希望能再次从自己手中找到中国猿人的化石”——张森水说,这是裴老的“一块心病”。
裴老的多舛命运
裴老那一代知识分子,经历了抗战、内战和“文革”,是中国近当
代知识分子中人生最艰难的一代。裴老的一生,也尝遍了战乱、动荡、
牢狱、贫困的终极考验。
裴文中
1942 年,裴老失业半年后接到了北师大的聘书,尽管已经是名
教授,但战乱中的微薄收入依然无法让他维持生计。从 1943 年开始,
一家人便靠典当过日子,连国外学者送的钢琴也当了出去。在依然难
以维持生活的压力下,这位名教授又不得不兼做小买卖,并干一些给
人接送电话、送药的杂活。张森水说,1945 年日本投降的那一天,
同事到他家报告喜讯,裴老还在德胜门早市卖东西。
为了北京人头盖骨,裴老曾多次受到日本军方的威胁。1941 年,
“珍珠港事件”后三四天,日本军官就找上门来询问北京人头盖骨的下
落,裴老拒不合作。不久之后,日本宪兵没收了他的居住证,不许他
出城。1944 年,裴文中被日本军队逮捕,但他依然拒绝合作,甚至
托人带字条给夫人,料理自己的后事。
“文革”期间,裴老和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命
记裴文中二三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