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一张,共二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画面一:1640年,当李自成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 ,做着改朝换代的春梦的时候。英国下院提出限制王权,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对比17~18世纪中西方历史,我们 ③ 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
(3)影响
①有利秦国农业生产发展,秦国得以富国强兵并统一全国。
②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继续施行,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保护农业生产,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第十一张,共二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2. 西汉武帝时发展
(1)原因:
商人财势过盛,威胁统治
(2)措施:
①货币官铸;
②盐铁酒专卖;
③官营贩运;
④管控物价;
⑤加重商税;
⑥颁布贱商令:禁止商人穿华服、乘车马,及子孙做官。
①汉初因长期战乱而经济凋敝,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商人借财力与王侯勾结,扰乱行政;
③商人兼并小农导致百姓流亡。
(3)作用: 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第十二张,共二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3. 明清时期依然固守
(1)背景:
①明太祖和清雍正帝沿袭“重本轻末”观念,劝课农桑;
②继续推行专卖政策,垄断盐茶经营;
③向私商征重税;
④明初继续推行“贱商令” :限制商贾穿绸纱,家用银器等。
(3)影响:
①破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
②不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工商兴盛,资本主义萌芽。
(2)措施:
【特别提醒】
“重农抑商”政策能长久得到实行的原因
(1)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根本原因)
(2)中国一向重视农业的传统思想(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
(3)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十三张,共二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指导思想是重官商、抑私商;抑商是手段,目的是重农。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积极面——它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来很大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
消极面——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明清时期,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阻碍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第十四张,共二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1)原因 :
①明初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
②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实行海禁。
(2)措施:
禁止私人出海互市,只许官方外贸。
“海禁”
(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措施:
①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②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
第十五张,共二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闭关锁国” 政策形成
(1)原因
①西方势力侵扰。
②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外贸。
(2)措施: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消极影响: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隔绝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阻断中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世界潮流。
第十六张,共二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特别提醒】
正确区分明清两朝的“海禁”政策
(1)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而是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
(2)清初的海禁,基本上是闭关锁国,清政府甚至认为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闭关锁国”并非禁绝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对内禁止出海通商,对外限制外商入内,并不是完全禁绝对外贸易,“十三行”即是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
第十七张,共二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探究:清朝前期中国船队逐渐告别海洋的原因和结果。
材料一 洪承畴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入境的西方人)…贪而无止,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童书业《中国
古代的经济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