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乞巧》教学设计
缙云县实验小学 陈萍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古诗《乞巧》教学设计
缙云县实验小学 陈萍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吟诵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小结: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也是源远流长。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更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新学一首古诗。大家读了后,能不能发现,描述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课件)
2、板书:七夕。乞巧。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就是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
识记乞字。(1)区别“乞”和“气”,指导书写“乞”字。
(2)给“乞”字组词,“乞讨 乞求 乞取 乞巧”理解诗题。(课件)认真看老师写题目。(板书:乞巧)师提示学生注意“乞”字音变调。生齐读。
3、这个节日和哪个神话故事相关?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入词语手册的资料,自由诵读。
3、简介作者林杰。林杰;唐代诗人(831——847),福建人,非常聪明, 六岁就会作诗 ,又精通书法棋艺,被称为神童。
三、读悟全诗
1、是不是很想读读这位神童写的诗呢?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把每个字音读准,反复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这首诗中还有一组生字。理解宵——霄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1)选词填空:
夜宵 宵夜 元宵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碧霄 响彻云霄 凌霄宝殿
(2)古代天空的别称。见词语手册。
2、师:(课件出示夜空图)你们看,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诗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夜空?(碧霄)
3、师: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起那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传说。(板书:天上相会)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课件)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导朗读,“看”字轻读,读出不忍惊扰牛郎织女的感觉。让我们看着碧空,来找找牵牛星和织女星吧。
乞巧教学设计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