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之. 卷五、五言律诗搜集各类 TXT 格式书籍。包括:网络小说,古典名著,学习教程,历史军事资料等等书籍。卷五、五言律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作者: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注解】: 1、栖栖:忙碌不安,指孔子周游列国。 2、: 春秋时鲁地, 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氏邑, 人地。 3、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4、叹凤句:《论语· 子罕》:“子曰: 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 吾已矣夫。”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 今凤凰既不至, 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不通畅。 5、今看两句:《礼记· 檀弓上》, 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 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殷制,人死后,灵柩停于两楹之间, 孔子为殷人之后, 故从梦境中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两楹奠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 指殿堂的中间。楹:堂前直柱。奠:致祭。【韵译】: 孔老夫子一身奔波,究竟有何所求? 忙忙碌碌周游列国,疾恶鄙陋世俗, 先圣诞生于邹氏邑,后来迁居曲阜; 这宅院鲁王原想毁它,而扩建宫府。孔子曾经叹息:凤凰不至生不逢时; 见麒麟他伤心哭说,我已穷途末路! 而今到此,瞻仰两楹间对他的祭奠; 与他当年梦见坐享其间,并无不殊。【评析】: 唐开元二十三年( 735 ), 玄宗亲祭孔子而作此诗。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 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 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生活复杂坎坷, 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 简单几言, 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事。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 后两句再叹美。处处用典,句句切题,整齐有序,一丝不乱。=============================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解】: 1、灭烛两句: 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 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 写尽无眠。【韵译】: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评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 写景抒情并举, 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 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 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 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 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 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 细细品味,如尝橄榄, 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意境雄浑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 三、四句以散调承之, 以实转虚, 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 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 气脉流通, 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在狱咏蝉· 并序》作者: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 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
唐诗三百首之.卷五、五言律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