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左翼文学概述
第二节 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概述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展开英勇斗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其次,由于坚持以文学活动为中心,后期“左联”在发展和巩固刊物、培养作家、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扩大战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此外,“左联”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批评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三、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
(一) 左翼文学思潮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
第一,译介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拉法格等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著作。
第二,对苏联文艺理论和创作的翻译。冯雪峰和鲁迅曾分别译过苏联的文艺政策。另外,许多苏联文学名著也纷纷被译成中文,如高尔基的《母亲》《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及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等。
(一) 左翼文学思潮
2、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大众化问题,实质上是文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由于“左联”对大众化的高度重视,才引起了1930年——1934年间关于大众化问题的三次大讨论。
鲁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夏衍、周扬、郑伯奇等纷纷撰文就利用旧形式、体裁、语言、题材的大众化等重要问题发表意见。
(一) 左翼文学思潮
3、创作方法的探讨
三次转变:“革命浪漫蒂克”——“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五序 《地泉》”: 1932年左翼文学理论家瞿秋白、茅盾、钱杏村、郑伯奇四人同时为阳翰笙的长篇小说《地泉》作序,加上作者的自序,共有五篇序言 。
(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
1、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双方:潘公展、朱应鹏、王平陵、黄震遐、范争波、傅彦长等 鲁迅、瞿秋白、茅盾 等
焦点:“民族主义文艺” 的实质
结果:“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全面崩溃,其主要刊物《前锋》仅出七期就宣告停刊。
(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
2、对新月派的批判
双方:梁实秋为首的新月派 鲁迅
焦点:“人性” 阶级性
结果:“左联”的批评界对文学的阶级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然也存在一定时代局限。
(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
3、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
双方:“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种人”苏汶(杜衡) 瞿秋白、鲁迅、冯雪峰、周扬
焦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实质
结果:“左联”的批评界对团结“同路人”和暂时处于中间状态的作家有了初步认识。
上讲内容回顾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三、 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
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由两个阶段组成:
一、革命文学阶段
二、左联文学阶段
(一)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的形成期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演变
1928—1931年“左翼”成立前 ,革命文学从零星的倡导开始发展成为有目的的运动。
1928年前后,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创造社、太阳社正式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他们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革命文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也对革命文学的根本性质和社会功能作了初步的阐释,同时还就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建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见解,
此外还以实际的文学创作印证和声援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理论主张。由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蒋光慈介绍
洪灵菲介绍
殷夫介绍
革命文学的缺陷
一、在文学的功能上,将文学等同于宣传。
二、在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上,强调“政治价值对于艺术价值的统治权”,轻视艺术性。
三、在题材上,普遍存在概念化、简单化痕迹。
(二)“左翼”文学的繁荣
1、小说:“左联”的创作,以小说成就最大。
代表作家:丁玲、阳翰笙、茅盾、吴祖缃、沙汀、艾芜、张天翼、魏金枝、叶紫、蒋牧良、周文等
图为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杀害的五位青年左翼作家。上左为柔石,右为殷夫,下左为李求实,中为胡也频,右为冯铿。
叶紫及其《丰收》介绍
吴祖缃介绍
沙汀介绍
艾芜及其《南行记》介绍
(二)“左翼”文学的繁荣
2、诗歌: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的中国诗歌会掀起了左联诗歌创作的高潮。它是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左联”诗人发起的,除上海的总部之外,还设有广州、河北分会,上海总会有机关刊物《新诗歌》。该会立足于20世纪30年代
左翼文学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