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 例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传统上, 开颅血肿清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并可明显降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死率。选择一般状态较好的病人行保守治疗, 血肿一般于 7~ 10 天逐渐开始吸收[1]。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机理, 目前多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由于急性脑肿胀和颅内高压使积血在硬膜下重新分布[2,3]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脑压的作用下重新分布于整个硬膜下腔,形成很薄的薄层,以致因 CT 分辨率达不到辨别要求而造成完全吸收的假象。本组 9 例中, 18~ 40 岁者 5例, 以青壮年为主,这说明自行消散可能与患者脑相对饱满,脑搏动好, 且发生外伤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肿胀致挤压限制血肿增大有关。②脑脊液对血肿的溶解稀释。蛛网膜撕裂使得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得以沟通, 脑脊液经蛛网膜破口进入硬膜下腔对血肿溶解稀释,并经破口回流入蛛网膜下腔。本组有4 例患者的 MR I 结果均证实蛛网膜下腔有明显的血性高密度影, 且随着血肿的进行性消退, 血性密度影呈增高趋势。③如若血肿部位存在伴有硬膜破裂的颅骨骨折, 血肿通过硬 2 膜破口和骨折裂缝被挤出颅腔到头皮软组织下, 快速吸收或形成头皮血肿[4]。本组 9 例中, 18 岁以下 3例, 这可能与该年龄段患者,特别是儿童,颅骨与硬脑膜粘连较紧密,当有骨折时可一并撕裂硬脑膜有关。本组快速自然消退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多见于轻型颅脑损伤, GCS 评分≥9分7 例,平均 12分;②伤后超早期头颅CT 检查, 血肿量多在 15~ 30 ml,平均 22 ml, 中线移位≤ 10 mm ;③血肿多位于侧裂附近的额颞或颞顶部; ④年纪轻者多伴有脑挫裂伤、脑肿胀和颅内压增高, 年纪大者多伴有脑萎缩;⑤保守治疗过程中, 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⑥动态复查头颅 CT 可见血肿颅骨内板之间有等密度或低密度间隙, 这是脑脊液对血肿溶解稀释的表现, 是预后良好的标志。本组 9 例患者均已做好术前准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随时行 CT 复查,若血肿增大则立刻行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在伤后 24~ 72h 内变化最为明显, 多数血肿扩大, 而少数血肿自然快速消散。本组 9 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动态头颅 CT 扫描下采用非手术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神经功能缺失。头颅 CT 动态扫描极为重要,它可以发现血肿扩大及迟发性血肿。 3 【参考文献】[1] 廖圣芳, 陈汉民, 张银清.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 8 例[ J]. 人民军医,2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13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