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犬瘟热犬瘟热主要危害幼犬。其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病犬以呈现双相热型、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等为特征。病的后期常出现神经症状。病犬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 鼻汁、唾液、泪液、心包液、胸水、腹水及尿液) 以及血液、脑脊髓液、淋巴结、肝、脾、脊髓等脏器都含有大量病毒, 并可随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向外界排毒。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空气或食物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除幼犬最易感染外, 毛皮动物中的狐、水貂对犬瘟热也十分易感。【诊断要点】(1 )流行特点本病寒冷季节 u 月份至翌年 4 月间)多发,特别多见于犬类比较集聚的单位或地区。一旦犬群发生本病, 除非在绝对隔离条件下, 否则其他幼犬很难避免感染。哺乳仔犬由于可从母乳中获得抗体,故很少发病。通常以 3 月龄至 1 岁的幼犬最易感。(2 )临床特征体温呈双相热型(即病初体温升高达 40℃左右,持续 l~2 天后降至正常, 经2~3 天后,体温再次升高) ;第二次体温升高时(少数病例此时死亡)出现呼吸道症状, 病犬咳嗽, 喷嚏, 流浆液性至脓性鼻汁, 鼻镜干燥; 眼睑肿胀, 化脓性结膜炎, 后期常可发生角膜溃疡; 下腹部和股内侧皮肤上有米粒大红点、水肿和化脓性丘疹; 常发呕吐; 初便秘, 不久下痢, 粪便恶臭, 有时混有血液和气泡。少数病例可见足掌和鼻翼皮肤角化过度性病变。有的病犬, 病初就出现神经症状, 有的在病后 7~ 10 天才呈现神经症状。轻者口唇、眼睑局部抽动, 重则流涎空嚼, 或转圈、冲撞, 或口吐白沫, 牙关紧闭, 倒地抽搐, 呈癫痛样发作, 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发作次数也由每天数次到十多次。此种病犬大多预后不良, 有的只是局部性抽搐或一肢两肢及整个后躯的抽搐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此类病犬即使痊愈, 也常留有后躯无力等后遗症。由于本病常与犬传染性肝炎等病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细菌,使症状复杂化。因此,单凭上述症状只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还须采取病料(眼结膜、膀眈、胃、肺、气管及大脑、血清)送往检验单位,做病毒分离、中和试验等特异性检查。【防治措施】(1 )定期预防接种目前我国生产的犬瘟热疫苗是细胞培养弱毒疫苗。为了提高免疫效果, 应按以下免疫程序接种。仔犬 6 周龄时为首次免疫时间,8 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 10 周龄进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 1 次,每次的免疫剂量为 2 毫升,可获得一定的免疫效果。鉴于疫苗接种后需经一定时间(7~ 10 天)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而目前犬瘟热的流行比较普遍, 有些犬在免疫接种前业已感染犬瘟热病毒, 但未呈现临床症状, 当在某些应激因素(生活条件的改变、长途运输等) 的影响下, 仍可激发呈现临床症状而发病, 这就是某些犬在免疫接种后仍然发生犬瘟热等疫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减少感染率,在购买仔犬时, 最好先给仔犬接种犬五联高免血清 4~5 毫升,1 周后再注 1次,2 周后再按上述免疫程序接种犬五联疫苗,这样既安全可靠,又可减少发病率。(2) 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各养殖场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在本病流行季节, 严禁将场外的犬带到场内。(3) 及时隔离治疗及时发现病犬, 早期隔离治疗, 预防继发感染, 这是提高治愈率, 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病的初期可肌肉或皮下注射抗犬瘟热高免血清( 或犬五联高免血清) 或本病康复犬血清( 或全血)。血清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及犬体大小而定, 通常使用 5~ 10 毫升/次, 连续使用 3~5天, 可获一定疗效。有资料报道, 在用高免血清治疗的同时, 配合应用抗毒灵冻干粉针剂,可提高治疗效果,其用法及用量为:治疗前用灭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 20 毫升将抗毒灵溶解,中等犬的犬静脉滴注 2~4 瓶,月龄较小的犬,用量可酌减。据近期资料报道, 在病的初期应用犬病康注射液治疗, 具有较好的疗效, 尤其在与高免血清同时使用时,其疗效都要比单用的好。犬病康的用法及用量为 ~ 毫升/千克体重,肌内注射,亚~ 2 次/日,重危病例可酌情加量。此外,早期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并配合对症治疗,对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和病犬康复均有重要意义。(4) 加强消毒对犬舍、运动场应以各种消毒药, 如百毒杀、 1210 、威岛牌消毒剂、次氯酸钠等进行彻底犬消毒。 2. 狂犬病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 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 攻击人畜, 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 因此又称疯狗病。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 10~ 15 天,至症状消失后的 6~7 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 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
50种犬的常见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