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Stroke)
临床医学脑中风
1
脑部血流供应
脑部血流只要稍有受阻,人就会失去意识,如果脑血流受阻超过1~2分钟,脑细胞就会因缺血而造成永久性伤害。
脑部血液是由成对的颈内动脉与椎动脉所延伸出來的分支系统,在脑部形成脉
小栓子
血压降低
腔隙性
梗死
腔隙性梗塞—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医学脑中风
22
临床特点
症
状
较
轻
体
征
单
一
预
后
较
好
无头
痛、颅
压高
和意识
障碍
腔隙性梗塞——临床特点
临床医学脑中风
23
临床常见的腔隙综合征
纯运动性轻偏瘫
纯感觉性卒中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其他:感觉运动性卒中腔隙状态
腔隙性梗塞——临床表现
临床医学脑中风
24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炎、血液系统疾病
病因未明
微栓子或血管痉挛
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
蛋白S异常
其他
脑血栓—病因
临床医学脑中风
25
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
血栓形成
脑梗死
高血糖
高血压
高血脂
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
临床医学脑中风
26
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
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
脑血栓形成—病理(一)
临床医学脑中风
27
超早期 (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恢复期(3~4w后)
脑血栓形成—病理(二)
临床医学脑中风
28
缺血损伤机制
缺
血
缺
氧
酶
活
性
降
低
乳
酸
堆
积
膜去极化
血管源性
脑水肿
谷氨酸
堆积
钙通道
开放
细胞毒性
脑水肿
钙
超
载
细胞死亡
自
由
基
瀑
布
能
量
衰
竭
代
谢
紊
乱
脑血栓形成—病理生理(一)
临床医学脑中风
29
发病年龄较高
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
可先出现TIA
脑局灶性损害症状体征
CT或MRI可有梗塞灶
脑血栓发病特点
临床医学脑中风
30
概念: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病因:
心源性:最常见
非心源性
来源不明
脑栓塞—概念及病因
临床医学脑中风
31
病理:多见于左侧大脑中动脉。
病理生理:急性缺血,伴血管痉挛,缺血范围广,症状严重,易合并出血。
脑栓塞—病理和病理生理
临床医学脑中风
32
发病年龄,起病状态,进展速度
完全性卒中
头痛、痫性发作和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原发病的表现
梗塞后出血
脑栓塞—临床表现
临床医学脑中风
33
脑梗塞与脑血栓是一回事吗?
脑梗塞与脑血栓不是一回事。脑血栓只不过是脑梗塞其中的一种症型,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中的脂质等特质阻塞脑血管,或者心脏瓣膜脱落随着血液流入脑血管,从而造成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细胞坏死的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意外疾病。
临床医学脑中风
34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临床医学脑中风
35
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A、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
B、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临床医学脑中风
36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A、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B、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脑CT检查的意义:%~%,
显示初期脑出血的精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出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
临床医学脑中风
37
梗塞的救护措施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适当地活动
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建
临床医学脑中风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