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诗词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诗词赏析
送魏大参军
唐代: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诗词赏析
送魏大参军
唐代: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译文
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绛一样参军保卫边疆。
在三河道与友人分别,心里有些怅惘;希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
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
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解释
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匈奴”一句:前句使用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犹,还。
“魏绛”句:魏绛(jiàng),春秋晋国大夫,他主见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退边患而受金石之赏。复,又。从戎,投军。戎(róng),兵器,武器。


怅(chàng)别:布满惆怅地离别。三河道: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
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
狐塞(sài):飞狐塞的省称。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云中:云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
燕(yān)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
“勿使”两句:用窦宪典故。《后汉书·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惟,只。
赏析
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始终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鼓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的大方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见。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令人震撼,借此可以清晰地意识到边疆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剧烈跳动的脉搏。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此处“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疆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退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亮地表示出诗人对这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诗词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IKAQIU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