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总体规划
编制时间:-
获奖情况:2003年度建设部优秀
规划设计项目三等奖
项目负责人:范钟铭、余晓东
主要参加人:张文、王广鹏、
徐建杰、梁 峥、郭启华、陈 郊
项目简介:
技产 业园的发展定位、开发时序、首期 启动、建设模式等;③进行土地利 用、生态保育、景观设计、城市形 象等多方面的空间布局规划以及土 地利用规划基础上的空间管制和政 策引导;④强调可实施的基础设施 的近远期安排。
三、主要规划内容
1、园区定位
根据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开发的 基础背景及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的前景分析,结合其选址区域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土 地容量,综合研究松山湖科技产业 园的性质为: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 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 的综合性生态新城,与东莞、同沙 组团共同构成东莞市“三位一体” 的主城区。功能定位体现如下特点: ①成为东莞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 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②成为 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 设的示范新城;③成为东莞市高新 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④形成 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 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⑤松山湖组团与莞城、同沙共同构 成东莞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 2、规划构思
生态型新城是松山湖科技产业 园的主题,它既是以产业为核心的 产学研集聚区,更是具有一定规模 和中心职能的城市功能区。因而规 划将城市的生长过程:“生息环境一 劳动发育一城市繁荣”与产业链生 长过程:“产一学一研”置于松山湖 特定资源环境下,将人工空间有机 融入自然空间,创造生态型新城。 遵循①自然生态核心一把握原始生 态的脉络,以松山湖为中心,自然 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生态型城市;② 自由富于秩序一融于自然的人工环 境。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划的城市空 间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③ 滚动开发模式一落实时序推进的空 间。采用多组团、系统化布局模式 适应项目引进与滚动开发;④弹性 布局原则一赋予整体统一的主线。 简洁的交通体系与组团式的结构模 式便于弹性开发。
3、空间布局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一个以生 态为核心的城市,其城市形态将是 围绕生态核心逐步向外生长的城 市,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 相互渗透,且递级增长,由内到外, 自然环境效果逐步削弱,相反城市 环境逐步加强,城市形成一个内疏 外密、内核式的圈层结构形式,规 划以松山湖为核心按三个圈层进行 空间布局:①生态核心区:生态核 心绿地及水源保护区;②内圈层: 中心区、科教研发区、居住区、休 闲娱乐区;③外圈层:高新技术产 业区,属生态影响区。
针对这种形态与结构,园区三 条类环状的主要城市干道更加强化 了这种结构形式,环路内侧基本为
生态核心区和内圈层用地,环路外 侧为外圈层用地,内外圈层用地通 过三条主要干道分隔,使得园区功 能更为明确,结构更为清晰。
四、创新和特色
1、本规划从区域产业发展和东莞市 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分析入手, 结合当今国内外高新区建设的模式 探讨论证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区 域地位和功能定位,奠定了东莞市 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 职能分工。
2、规划对“生态型新城”概念进行 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构筑了一个 以松山湖为核心的“内疏外密、递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