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我的家乡陕西
目录
陕西概括
陕西的资源
陕西的物产
陕西风俗
陕西民间艺术
陕西小吃
陕西旅游(旅游景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
陕西历史名人
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Paper-cut
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 。《海阳竹枝词》中有首描写皮影 戏演出的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汉武帝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阶段,而 鼎盛期为唐代,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妇熟。以后的宋、元、明、清 均有皮影表演。清末民初,西安有两个班子,一个是渭北皮影社,一个是江东皮影社。1950年皮影老艺人谢德隆在政府的支持下,在 北大街重新成立了“德庆皮影社”。“文化大革命”期间,陕西皮影社受到了摧残。现在皮影戏又以新的姿态,走向广大农村,成为民间艺苑中的奇葩。
Shadow play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陕甘接界一带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是中国梆子腔的鼻祖。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做为全国最古老的剧社、全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西安易俗社,曾得到过鲁迅先生的亲笔题字“古调独弹”。鲁大师在看完秦腔原创剧作《双锦衣》后将他在西安讲学所得的收做为捐款全部送给了易俗社。 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nsai drum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陕西民间刺绣,广泛流行于农村,有布软雕、布刺绣、布拼、布搐四大类风格淳朴,色彩鲜丽,用线较粗,针法奔放,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embroidery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面条像腰带
一般在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女孩子长大成人,首先不是会缝一件衣服、绣一朵花,而是会擀上满满的一案板的面条,这样以后女儿出嫁,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
锅盔像锅盖
辣子是道菜
在陕西关中地区,几乎没有人不爱吃辣椒的,城里有爱吃,乡里有爱吃,大人爱吃,小孩亦爱吃。就连刚学会走路的幼儿,手里拿半个热蒸馍,也要用辣子抹得红彤彤的。
碗盆不分家
陕西人把饭碗不叫饭碗而叫老碗。由此可见,这个“老”字并不是代表了老碗的历史多么悠久,而是碗中“老大”的意思。其实老碗在饭碗当中,老碗绝对也是碗的家族中当之无愧的“大哥大”。
手帕头上戴
由于陕西地处西北的黄土高原,这里日照强烈,干旱少雨,而且风沙天气较多。所以农村妇女在辛勤劳作的时候,都要头顶着手帕。
说起这一方小小的手帕的作用,那可是大了去了。手帕既可以防止强烈的日光对皮肤的侵害,又能阻止尘土进入到头发,而且头发也不会被风吹乱。当在外劳作,没有随身携带毛巾的时候,手帕又可以擦汗抹灰,实在既实惠又美观。
房子半边盖
“房子半边盖”,主要指关中西部地区农村传统的房屋建筑形式。这种房从侧面看成“划”形,正好是两面人字形房屋的一半。由于陕西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因此关中一代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少。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
姑娘不对外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浇灌方便。只要有种子入土,基本上便可不为吃饭而发愁。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池于他乡异地。关中地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姑娘们不远嫁,主要原因是为了和娘家人好互相照应,互为亲戚的双方好走动。
睡觉枕石块
陕西人不喜欢柔软的枕头,而选择木制的枕头和石制的枕头。这是和陕西人憨直的秉性分不开的。
在陕西。当夏季酷热难耐的时候,庄稼汉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愿意枕着一块砖头或者石头当
我的家乡陕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