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中小学教师做研究的起点和方式
引言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背景下的共同话题:
1、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
2、基层教育研究者如何引领教师做研究?
中小学教师做研究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反思型研究
一种植根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常态性研究。它的研究方式(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学课例研究等),以及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非常接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态和职业生活,易于教师掌握运用,研究结果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被人称之为教师做研究的“人文范式”。
二、课题型研究
在反思基础上形成研究专题的提升性研究。它的研究目标更为集中;研究方法更具科学性(如实验研究法、调查统计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程序更具规范性(如要经过课题设计或立项、过程实施计划、步骤、研究结果、撰写与结题等环节);研究结果也更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被人称之为教师做研究的“科学范式”。
课题型研究按时空范围分类
:来源并作用于教师个体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适合于教师个体或教研组研究。
:以研究和解决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参与研究。
:区(县)、市、省级课题,教师参与研究。
:有关部门承担,组织教师参与研究。
教育反思
一、教育反思的特定含义
二、教育反思的基本条件
三、教育反思的几种主要研究方式
四、教育反思在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
一、教育反思的特定含义
(一)教育反思作为教师做研究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对自身既往教育教学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认识活动,具有价值评判的性质,有别于对反思的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如:回想、回忆、反省、检查等)
教育反思的着眼点:从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总结成功、查找遗憾、研究发展。
(二)教育反思的意义
引领教师超越自身日常繁琐的教育实践,去提升自己的情怀。使自己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教育,从而也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种幸福的道路上来。”
*叶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郑金洲:“教师的研究是对自身教育实践所做的持续不断的反思,从根本上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
(三)教育反思在校本教研中的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师个体反思直接导致教师自身教育经验的改造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它是校本教研三个核心要素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开展的关键和质量的保证。
1000教育反思 中小学教师做研究的起点和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