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操作谈
赣州市教科所、教研室谢泽源
E-mail:xiezeyuan@
2008年01月
主讲人简介
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的发展研究,重点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
公开在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近百篇,其中在《基础教育课程》《基础教育参考》《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探索》《江西教育科研》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篇,有十余篇被人大复印中心、全国专业网站转载或索引;主持或参与编写出版教育教学著作、教学资料9部;作为组织策划实施人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主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参与多项,指导或参与省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余项,其中重点课题8项,主持赣州市教育局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课题1项。
主要内容
一、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
二、教师教科研选题的问题与对策
三、课题方案及申报书撰写四、课题的过程研究五、课题的结题程序与要求
六、致中小学教师七句话
一、教师教科研的特点
按发生场所分
现场研究(校本研究)与非现场研究
按是否在自然状态下分
自然状态下的研究与实验研究
( 1 ) 实验研究需要较多技术,如变量的控制、实验设计、测量、数理统计等,这些技术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 2 ) 盲目使用实验法研究可能不符合教育研究的人文性。如某校一个课题“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在实验班渗透德育,在对照班不渗透德育。显然,虽然课题是研究德育问题,但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身就不道德。
按研究目的分
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未知,探索其本质与规律,阐述其根本原理,形成或发展理论,。回答的主要是“为什么”的问题。如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架构的研究,就是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
实践研究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它在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某一问题,深入考察其特殊规律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方法,回答的主要是“如何做”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强调的“行动研究”。让教师去从事理论研究显然不明智。如“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现代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研究”等让一般教师去研究往往很难胜任,即使研究起来也是一笔“糊涂帐”。
按范围和领域分
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指对与国家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重大中小学教育问题做综合性、、目的、制度、结构的研究等。
微观研究指对中小学教育问题进行具体细微的研究。如,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学科教学法研究等
按对教育现象描述的方法分
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
量的研究是用数量化的方法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描述;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强调客观、精确,不受主观价值的影响。
质的研究主要是采用非数量化的语言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描述。理论基础是解释主义,核心是强调理解。
教育研究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人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物与物和人与物的关系。如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高低是很难进行量化的。
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怎么把握?我们可以遵循一个原则:
“专家做的教科研,我们少做或不做,专家难做的,我们多做”。
二、问题与对策:教育科研选题
(一)怎样选题
宏观背景:教育的前沿与热点问题
热点之一: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四个“学会”
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强调教学生掌握认识的手段和方法;
学会做事:强调教会学生实践所学的知识,即具有基本的生存和创业技能;
学会共同生活: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会生存(发展):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格精神
225-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操作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