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要走出的几个误区
王 成 高中物理教学中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律繁多、复杂,知识系统性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要走出的几个误区
王 成 高中物理教学中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律繁多、复杂,知识系统性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重理论,轻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众多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实验而抽象概括出来的。然而教学中实验常被单纯的理论讲解所替代,这样做虽然学生也能接受,但不符合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有缺陷。具体表现为:,,、规律形成的客观依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形式使学生参与、感受这一过程,亲历知识的探索、研究、构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他们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比如学生在学习简谐运动的图像时,往往不容易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沙摆实验,指导他们观察摆动规律,研究落沙痕迹的意义,再引导他们将沙痕抽象为函数图像,学生对图像的物理意义就不难理解了,而且容易跟波的图像相区分。这样做比单纯地演练习题效率要高,同时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于学生实验还要避免两个极端:、步骤,精心演示实验过程,再让学生模仿着做;。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尤其突出了对实验设计能力和迁移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实验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做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测重力加速度有哪些方法?总结得出:;、动摩擦因数和加速度;,已知地球半径测周期;。这样既有利于扩展学生思路,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取出最佳方案:本着简洁准确的原则方案4较好。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确实验原理,选取实验器材,理清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学生在实验过程的主动参与,使他们的实验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重突破,轻分散
高中物理涉及的重点、难点较多,为寻求突破,教师往往采取深挖掘、多训练、一步到位的办法。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需要一个过程,脱离学生实际,脱离认知规律,盲目拔高,暂时学生能够勉强应付几道难题,成绩有所提高,但并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以加速度这一概念为例,它是在第一章(人教版新课程?物理必修一)出现的,描述做变速运动的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要求掌握其物理意义,通过比值来定义(严格讲这只是平均加速度,还未涉及瞬时性),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知道其单位、理解其矢量性。第四章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揭示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同时强化了加速度的方向性和瞬时性,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第六章(人教版新课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要走出的几个误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