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勇:中国人应该推迟退休
路 琰 2007年年初。世界银行官员在《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的报告会上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将于2010年左右消失。年中。中国社科院也在《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指出,中国劳动力正在由过剩转处在人口的“红利”期。我们改革开放快30年了,现在还总是跟周边人均GDP几百美元的国家竞争低成本产业,这种依靠人口数量低成本的发展模式肯定难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创造新的利润和价值。
中国劳动力仍然供大于求
“民工荒”这个说法从2005年春天开始为媒体普遍流行,而实际上民工短缺自2004年已经在沿海等地区频频出现,整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在为招不到工人而发愁。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使得千万人为之头痛不已。这一矛盾的社会现象同时上演,令人深思。
记者:一方面民工荒被认为是“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前兆,一方面每到春夏之交,我们又要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怎么理解?
杨宜勇:首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只是时间迟早问题。但就目前来看,中国劳动力总体上还是供大于求。,而“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但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大约只有900万~1000万,加上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的也不过1200万人左右。还有大约1200万人没法安置,,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态势。出现“民工荒”有多种因素,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工不愿意进城打工了。由于近年实施一系列新农村政策后,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在城里打工和在家乡收入的差距有所缩小,多挣的那点钱也大多被城市生活的显性成本和苦脏累险工作的隐性成本给抵消了。
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也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点:有没有工作经验和一技之长。
记者:那这些问题怎样去解决呢?
杨宜勇:从积极的态度看,我们需要把“刘易斯拐点”看作经济发展的一个挑战和契机,抓紧时间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只有这样,当我们不再有丰沛的劳动力供给时,工人薪酬得到实际上涨,老百姓人均收入得到实质性增长,也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持久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大对知识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扶持,从国际上看,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往往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大有潜力可挖。
此外,政府还要引导民众扭转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向,别鼓励孩子们一股脑都去读大学,要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让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文凭非但不比大学文凭低一等,而且在劳动力市场更有含金量。
为攒养老金多工作10年
“人口红利”过后,中国要迎来的将是“人口负债”――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持久增长的活力。
记者:听到人口结构老龄化这个说法,一般人的反应是这是国家的问题和我个人不相干,是这样的吗?
杨宜勇:目前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最迫切的压力就是养老金的问题。中国当前的养老金体系是现收现付制,维系这种体制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作前提。第一,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也就是说正在工作的人口足够养活现有退休人口;第二,完善有效的纳税体系,国家能收得上钱来,
杨宜勇:中国人应该推迟退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