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游记
来昆明读大学已经快一年了,我还没有真正游玩过昆明或云南的某处风景名胜。因为对西山早有耳闻,于是趁着“五一”三天假期,我与几个同学兴致勃勃的来到昆明的四A级风景名胜区西山游玩,想领略闻名遐迩的秀美西山带给人们的震撼,更想站在西媚了。有几种不知姓名的小野花在石阶下方的小坡上争艳了一个春天,点点滴滴的红,清清淡淡的紫。而游客只是看她们一眼或者无暇顾及,因为前面总是有更好的花草美景等待着有闲情逸致的人去流连忘返。花草本就平凡,不是所有的花草都做得了梅兰竹菊。在西山里成长,和那供养在精致名贵花瓶里呼吸着香水气息的奇花异草相比,不更自由些吗?有一天凋零枯萎了,还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岂不快哉!上山时会时不时的遇到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挡住去路,有些石头上面也会刻有颇具诗意的两三个字或是一首诗,有些则是凿成个垃圾桶,有些呢,则被镌满了游客们创意十足的真迹墨宝。这些石头使得山路变得曲折幽僻,真有曲径通幽的妙感。果然走着走着就到了“三清阁”,不过这里不是花木深处的禅房,而是道教的一组亭阁。
三清阁包括灵官殿、老君殿、真武宫等共九层十一座木构建筑。阁内供奉着
i来自百度百科西山龙门天宝君、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个道教信奉的神像。2三清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器物摆放古朴典雅,不落窠臼。静坐在老君殿里,听着不知何处传来的飘渺的钟声,思乡之心却被唤醒了。便想起了前人咏西山之作中的一句“坐依蓬窗吟到晓,不知身尚在南州”只是不再像古人那样苦闷了,因为两千多公里的回乡之路也不过就是几个小时的航程或几十个小时的车程,现代化的交通不知何时也减少了举手投足间的诗意。在真武宫后有一方细泉,泉内有一尊小牛像,俗称“牛井”或“孝牛泉”泉水清凉,终年不涸。相传明代曾有道士赵炼在此隐居,“苦无水,以牛载汲,垂二十余年矣,一日牛忽死,其处即陷为井,水味殊甘洌,虽盛暑不竭”
3冲着这份古趣,牛泉旁边就围满了游人,有人用泉水洗手,有人在牛儿旁边留影,有人又充满爱怜的抚摸那尊小牛。人们的喜悦之情跃然眉梢。过了三清阁,就要到西山第一胜景龙门了。
沿三清阁、孝牛泉后的石阶而上,过一段凿在陡壁上的石道后,便到了曾在半山腰上看到的飞檐。这段石道狭窄幽长,内壁光滑,忽上忽下,凹凸不平,仅能容下一行人,并排的情侣们也只好一前一后的搀扶着走了。记得当时自己只能稍稍低着头颤步前进,不敢转头看旁边的峭壁悬崖。终于到达之前看到的飞檐了,就是那紧贴着绝壁的圆柱石坊。站在龙门之上,手扶着护栏,一种莫大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虽然在半山腰处也能看到滇池全景,却远没有在此处见到的阔大。入石坊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上眺望,只见龙门上迎天风,下临绝壁,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的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湖面点点白帆,群群鸥燕,歌舞翩跹。远处青山隐隐如黛,头顶白云悠悠似雪。岸上绿树白房,平畴沃野,如诗如画,妙趣横生,令人飘飘欲仙,赞叹不已。4果然高处不胜寒,只短短站了几分钟身上便起了鸡皮疙瘩,毕竟这里海拔两千两百多米,让我恍惚有种缺氧的感觉。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却没有氤氲着一点雾气,阳光干净纯粹的撒在“睡美人”身上,山里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可以享受到阳光的温柔爱抚。虽然没有雾气,却能感觉到湖面蒸腾的水汽自下而上向全身袭来,风与水交战着,触碰在皮肤上,更觉清凉。过了龙门,也遇到了不少与三清阁类似的景点,无须多记。于是赏玩
昆明西山游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