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当代艺术天价之变.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当代艺术天价之变
张兴军 自从2006年底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一轮暴涨行情,呈现出罕见的“厚今薄古”的怪现象。其中,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升幅最令人震撼。据悉,2005年至2006年之间飙升达983%,价格增长速度令人乍舌。数千万元成交的当代艺术品,显然远远逾越了人们的心理期位。
虽然刚刚结束的香港春拍中偶尔也有几幅画作拍得高价,但已经难挽当代艺术整体的下行态势,而被职业策展人朱其揭露的掩藏在利益群体背后的助推力量,则更像一群小丑一样,演绎着黎明前的最后狂欢。

谁在鼓吹当代艺术

中国股市能扶摇直上6124点,是因为其后面有产业与附加值在支撑;石油价格屡创新高,是因为世界各国对其的切实需要与既定产量之间的客观矛盾。那么,当代艺术又是缘何步入天价的行列的呢?又是谁在背后助推和鼓吹当代艺术的泡沫?很显然,其后的利益群体就是那些面对当代艺术拍卖下挫而焦急万分的人们。
对于这个利益群体的挖掘,一部分要归功于职业策展人朱其。自从今年五月以来,朱其在个人博客里发表的《当代艺术是否到了拐点?》、《中国当代艺术“谎言共同体”》、《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等文章,暴露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的“天价做局”,艺术品价格被人为操纵等客观现象。
事实上,黑幕,以及作局,在泡沫普存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一直存在。以往,只是很少有像朱其这样说实话和敢于说实话的业内人士。在文章中,朱其曝光了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天价做局”的流程。在前期,与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签约,以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大量收购;中期,利用媒体等宣传力量大力炒作,包括将几十万的画作标价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后期,在拍卖中,炒家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在这种模式之下,炒家不必担心没人买或者卖不掉的问题,因为只要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全部成本即能回收,而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
此外,炒家还会与个别拍卖行“同流合污”,共同作局。如果在拍卖中因操作失误或者其他原因而令自己人拍得藏品,炒家也不会按照规定的10%支付佣金,因为在此之前,炒家已经与拍卖行达成协议,也就是无论最终拍卖价是多少,炒家只需支付定额的佣金即可。
在微乎其微的风险之下,这种不正常的发展态势难怪会在两年中方兴未艾。然而,泡沫越大,意味着距离破灭的时刻愈发临近。地球引力始终是存在的,当起作用的时候,也就是当代艺术泡沫真正破灭的时刻。
那么,如此炒作之后最终的利益又归谁所有呢?前清华美院教授、著名油画家陈丹青在采访中曾透露,我的画炒上数百万的高价,高兴的应该是当年收藏我的画的人,而非我自己。可见,受益最多的仍然是炒家,难怪会于此趋之若鹜。
当然,在作局炒作之外,也少不了媒体的推波助澜。部分媒体在炒作上,俨然成了炒家的战略同盟。最终被“忽悠”的,自然是一些有钱的收藏家和不懂艺术的企业家。

冷静后的思考

随着“当代艺术泡沫论”的甚嚣尘上,一些艺术品收藏家也开始理性思索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问题。以往,是文化含量与艺术水准再加之艺术品的稀有性,造就了收藏品的高价。客观而言,这是由市场决定的,而非人为操作或者刻

当代艺术天价之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惜春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