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信用社信贷质量的探讨及意见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高收益资产基本上是信贷资产,因此信贷资产质量就是信用社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信贷资产信用社的发展是一句空话。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我们信用社需要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道。现结合我们的信贷实践,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信贷资产质量,信用社的发展也根本无法谈起,因此,如何提高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乃至金融界长期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调整信贷营销策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信用社要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宗旨,一方面必须扎根农村,搞好三农资金的服务,另一方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把多余的信贷资源投向质量高,效益好的优质行业、朝阳产业和重点地区。信用社要深入调查了解企业和农户的需要,服务到位,建立一批社会信誉高,收益好,风险小的优良信贷客户群体。拓展消费信贷,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增加家庭贷款的比重,占领优质的项目信贷市场,从而在信贷市场竞争中,牢牢地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改进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管理各个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规范运作。
虽然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了贷款集体决策,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等信贷管理制度,引进了信用等级,贷款评价,客户授信,贷款五级分类等管理方法。但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信贷业务流程的链条不断延长,一些环节功能重复,部门和人员责、权、利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按现行分级授权管理办法,贷款发放与否的决策权多在上级社,而贷款项目评估,抵押物评定等具体工作则由基层社来完成,有些基层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出现偏离。一旦出现贷款风险,容易相互推诿,责任不明。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风险评估、授权批准等不同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避免“一刀切”。适当下放信贷经营权,做到信息与信贷决策权对称,权力与责任对等,业绩与利益与挂钩。科学地设定信贷标准,在健全考核与监督体系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授信权限,让基层社发挥应有的活力,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充分利用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贷款的监控和分析,将风险防范前移。
目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的现象,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制定行业信贷组合方案和行业信贷政策,注重规避、控制风险。通过信贷综合系统动态监控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情况的变化,包括产品周期、客户主要管理人员行为、客户内部管理、客户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动态监控客户与银行的交易,包括是否客户存款连续减少、票据拒付、多头借贷或骗取贷款、能否按时报送符合银行要求的财会报表、是否回避与银行接触等。银行根据以上掌握的信息,及时判断资产的风险状况,调整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同时,银行各职能部门要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定期组织人员检查整个贷款过程的合规性,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完整性,贷款条件落实情况等,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性整改方案。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规避控制风险的能力,防止新增不良资产。
(四)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明确部门责任,提前预知风险。
信贷权力下放后,上级联社主要加强对贷款的贷后管理力度,进一
提升信用社信贷质量的探讨及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